人和人之间长久的关系-靠什么维系
年轻的时候,很多人告诉我,只要真诚待人,一段关系便会越处越久。
但当我在社会摸爬滚打多年后才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纵观古今,这世上少有人仅仅会因为你真心就善待你。
但多数人,却会因为“有利可图”,而愿意与你交往。
为什么呢?我先讲几个故事。
猛将多隆阿,本是曾国藩的铁杆。
但湘军攻克安庆后,他便即刻与曾国藩一拍两散,没有丝毫留恋。
原来啊,攻打安庆时,多隆阿负责打击救援部队,日日浴血拼杀。
曾国藩弟弟曾国荃则负责包围安庆,安庆城内没有重武器,他的围城战打得格外轻松。
可到城破论功行赏时,曾国藩却在上报中偏袒弟弟。
最终曾国荃被封江苏布政使,距封疆大吏只有一步之遥。
多隆阿却只得到一个云骑尉世职,与战前几乎没有区别。
曾国藩偏心,让多隆阿心寒不已。
他看不到出头的希望,转投湖广总督官文,并在官文的帮助下接手西北军务。
最后,多隆阿在西北立下赫赫军功,官至太子太保,得以封妻荫子。
赤裸裸地谈利益,更接近于理性。
多隆阿愿意跟追随曾国藩,便是希望在曾国藩这一展宏图,争得名位。
他对曾国藩死心塌地,拼死拼活,可最后却为别人做了嫁衣,心中愤懑不平,自然弃之而去。
要知道,人与人之间,情谊重要,但利益更重要。
当切身利益受损时,分道扬镳,只是时间早晚而已。
宋朝天圣九年,梅尧臣与范仲淹一见如故,遂成忘年之交。
后来范仲淹数次遭贬,梅尧臣都送去宽慰和勉励。
1033年冬,范仲淹与宰相吕夷简政见不合,被其调往了睦州。
梅尧臣给范仲淹寄去《清池》,劝他不要跟蛤蟆之类争斗,让他们闹去。
不料没过几年,范仲淹又谴责宰相吕夷简专权,结果又被赶到更远的饶州。
梅尧臣时任池州建德县令,知道后极为愤慨,在《啄木》一诗中,把范仲淹比作清除害虫的啄木鸟。
范仲淹收到后很感动,得知池州距饶州不远,便多次邀请梅尧臣去家中做客。
两人惺惺相惜,感情甚笃。席间觥筹交错,其乐融融。
但好景不长,1040年,朝廷重新重用范仲淹,派他和名臣韩琦担任陕西经略副使,镇守西北。
范仲淹收到诏书后,一边前往陕西赴任,一边向朝廷举荐好友。
这份举荐名单里,有欧阳修、孙明复等老友,却唯独没有梅尧臣。
梅尧臣心中不平,写信给范仲淹,可范仲淹觉得梅尧臣虽有诗才,但治国理政上仍有欠缺,因此并未回应。
好友欧阳修也多次暗示范仲淹,望他提携身边人,但范仲淹还是当作不知。
梅尧臣觉得范仲淹忘恩负义,几次写信无果后,最后写下一首《灵乌后赋》,与范仲淹绝交,此后再无往来。
一旦需求破裂,友情也会终止。
范仲淹梅尧臣两人十余年的友情,尚且抵不过一次利益交锋,何况现实中的你我。
与人交往,很多时候,就是拿拥有的,换自己想要的。
想要利益,就得交换利益,想要价值,就得付出价值。
若双方不能彼此满足,再久的情谊,也会不复存在。
我们常说,好的关系,是对等的。
而其中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利益对等。
如此,一段关系才能越处越久。
1991年,电视行业蓬勃发展,导演黄蜀芹同很多前辈一样,准备进军电视剧市场。
为了打造高质量的作品,许多资深导演找到钱锺书,想购买《围城》的影视版权。
可当黄蜀芹找到钱锺书时,钱锺书二话不说,竟将《围城》的影视版权赠与黄蜀芹。
原来,钱锺书开始创作《围城》时,家里一度入不敷出。
就在生活难以继续时,是黄蜀芹父亲黄佐临主动找到了杨绛。
他采用了杨绛的剧本,并支付她高额稿费,让杨绛一家渡过了难关。
得知黄蜀芹是黄佐临之女时,钱锺书便将《围城》的版权作为回报,赠与黄蜀芹。
两家的情谊也在这一来一往间,得以延续。
后来的日子里,双方一直保有联系。
钱锺书夫妇更是对黄蜀芹以贤侄女相称,关系十分亲密。
金钱和情感,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
利益是一种链接,交往中的利益往来越多,情感上的捆绑就越紧。
有付出,有回应,保持互利共赢,关系自然会越发深厚。
有人曾问季羡林老先生,在他八十多年的人生历程中,最大的体悟是什么?
他叹道:“世态炎凉,古今如此。”
1965年,季羡林被派到京郊南口村当副队长。
做完工作一回到燕园,便会有东语系的教员和学生来迎接他,热烈地握手,深情地寒暄。
其中一位高足更是与季羡林极为亲密,被他内定为“接班人”。
可当他被安上了莫须有罪名,发送到牛棚改造时。
这位高足见季羡林已经不能给自己带来利益,第一个跳出来揭发他,只为给自己捞上一顶小小的乌纱帽。
其他教员和学生,也纷纷加入批斗他的人群。
但后来他被平反,恢复了以往的地位。
这时,曾参与批斗他的一位学生,又来找到他,想请他题名推荐。
对于当年的事,学生更是亲自上门向季羡林道歉。
其他人见此,又忽地拥了上来,季羡林家由门可罗雀又变成了宾客盈门。
作家张宏杰说:人是太复杂的一种动物,其复杂程度有时让人类自己也瞠目结舌。
但我想,这就是人最真实的模样,也是人与人之间最真实的样子。
别怪交情抵不过利益,也别怪感情会败给人性。
变的是人心,不变的是利益。
很多时候没有绝对好坏,只是各取所需罢了。
人与人的关系本质,只是利益交换。
没有利益的捆绑,再浓的感情、再好的关系,也会破裂。
与其抱怨社会现实,人心凉薄,不如努力提升自己,挖掘自己的价值。
当你有能力辐射更多人时,别人才会被你吸引。
当你“有利可图”时,你想要的关系也会随之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