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百多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财经

财经

1600亿!80万人口的中国最牛县城,涌入450家德企,人均GDP超上海

banth 2024-01-17 财经470
“头条首发,感谢品鉴。”在阅读前,诚邀您点击右上角的“关注”,方便持续为您提供优质内容,也方便您参与讨论交流,您的支持是我们创作的动力源泉!来源

“头条首发,感谢品鉴。”在阅读前,诚邀您点击右上角的,方便持续为您提供优质内容,也方便您参与讨论交流,您的支持是我们创作的动力源泉!

引言:在中国,有这样一个县级市,在德国的出名度可能比在中国的出名度还高。

这是前中国驻德国大使史明德说的一句话。

近日,因为“哈尔滨蔓越莓”引发的全国“特产大摸底”,如上海特产藏红花,重庆特产澳龙,恐怕让不少网友深感“世界观崩塌”。

原来他们的家乡,还产这玩意儿?

那么太仓的特产就更奇特了, 太仓不仅仅有肉松,还有另一个神奇“特产”,那就是——德企。

这座位居江苏苏州的县级市,看似不起眼,却齐聚了 超450家德企 ,属于当之无愧的 “德企之乡”

其中不乏德企巨头,如 轴承巨头舍弗勒、车床巨头因代克斯、灌装设备生产巨头克朗斯 等等。

这种在 细分领域做到极致 的企业,被称为 “隐形冠军” ,在太仓,就聚集了 60家 来自德国的“隐形冠军”。

可以说, 德企的半壁江山 ,几乎都齐聚太仓了。

01、和德企的双向奔赴,让太仓“弯道超车”

就像在外国有“唐人街”一样,在太仓,一样有 “海运堤罗滕堡风情街”。

罗滕堡,正是一个著名的德国小镇。

这条“风情街”在2023年3月才正式开幕,在此之前,这附近是一处德国人聚集地。

在太仓,不仅仅有德式风情街,就连不少大桥、街道,都很像“德式风格”。

甚至有3000多德国人,长期定居太仓。

太仓之所以和德国有这么深刻的渊源,还得从改革开放那会儿说起。

那时候,我国对外开放的道路刚刚开始,全球知名的德国车企——大众,也把目光瞄准了这个空白的市场。

1984年 ,大众正式和我国签订合资协议, 上汽大众正式成立。

德国人搬来了大众,当然不能只搬一个大众, 大众的供应商们,当然也得跟着搬迁进来,为上汽大众服务。

有的经济实力没那么强,但产品很强的小企业,觉得上海地段太贵了不划算,就把目光放到了上海旁边。

而把工厂藏到大城市周边小镇里,本就是不少德国企业的传统。

这可能和江苏“十三太保”挺像的。

在德国, 去掉德国首都的人均GDP,和德国全国的人均GPD一比,没有首都的还更高

而在“散装”江苏, “百强县”约四分之一齐聚江苏 ,因为每个城市各自经济都不差,所以谁都不服谁。

别说江苏“散装”,就连苏州也挺“散装”的,有网友发现,如果把苏州下辖的几个县级市去掉,苏州的GDP甚至破不了万亿。

而在大众刚刚进入上海的时候,太仓还是苏州市内的一个小县城。

它既位于上海附近,又有港口,交通方便,区位优势确实良好,就吸引了一波大众的配件商入驻。

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是 克恩·里伯斯安全带弹簧

1993年,克恩·里伯斯弹簧入驻太仓。

据传克恩·里伯斯足有百年历史, 百年来,一直专注弹簧生产的安全带弹簧,生产出来的弹簧比国际标准还要高一倍。

这就是弹簧界的“隐形冠军”,放到日本,可能得被封为 “弹簧仙人”

但毕竟也只是弹簧领域的“隐形冠军”,弹簧的市场规模可能本就不大。

在2021年,我国弹簧的市场规模仅有339.39亿元,也就1/4.5个上汽集团的市值吧。

细分到安全带弹簧那更是小了, 所以克恩·里伯斯还是能省则省,在太仓建了个400平米的小厂房。

在那个双方都一穷二白的时候,克 恩·里伯斯没嫌弃太仓不发达,太仓也没嫌弃克恩·里伯斯没钱,双方进行了友好的商业互动。

一进入中国市场,强大的实力就让克恩·里伯斯站稳了脚跟。

时至今日,克恩·里伯斯已经做大做强,在太仓建立6家工厂,和太仓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就在2023年11月9日,克恩·里伯斯集团还举办了和太仓的“30周年纪念日”。

而在那个时候,克恩·里伯斯集团的CEO小里伯斯,为了感谢太仓政府的支持, 专程回到老家德国,主动为太仓招商引资。

在扶持克恩·里伯斯集团的时候,太仓人也没想到,这家公司的CEO小里伯斯是德州的州议员。

他通过在德国的影响力,给太仓拉来了不少类似的德企。

被克恩·里伯斯引来的德企们, 因为在太仓获得了良好的经商体验,又引来了更多的德企。

太仓也十分积极地主动寻求和德企的合作,通过 德国商会、咨询公司 等,提升自己在德国的知名度。

太仓甚至会 在德国举办“太仓日” ,专门进行招商引资。

因为这样的良性循环,到现在,已经有 超过450家德企在太仓落户。

太仓和德国的合作模式, 是一个历史时期的中外合作典范,就连在外网,那也是备受外网网友们称赞的。

就有油管网友就表示十分欣慰: 这证明了世界可为双赢而共同努力。

也是在这样的友好合作下,太仓市的GDP不容小觑。

太仓人口仅有80万,却在2022年贡献了1600亿的GDP,别看它GPD总数倒数,人均GDP位居全市前列。

2022年,太仓人均GDP19.65万元,超过了上海, 甚至是全国第六强县。

02、来自德国的“铁饭碗”,让职校生毕业即就业?

如果太仓只是营商环境好,显然不能让德国企业们把这当成“第二故乡”。

太仓的特殊性远不止于此。

曾经,一批德国企业来到太仓之后,发现这边别的都好,但 人才 是少得可怜。

但来自德国的“隐形冠军们”,往往不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而是 技术密集型企业,对工人的要求不低。

这些德企为了寻找更优质的工人,选择了引进 德国职校 的教育方式 “二元制”

简单来说,“二元制”,就是 让学生一边在职校学习,一边在企业进行实习。

在职校学习,这些学生学习的不是教科书上的内容。

而是企业的员工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专门为他们编写教材,等在学校学会了知识,就马上去企业中实习,学以致用。

这就是相当于企业 “定制” 出来的人才了。

最开始,选定和德企合作的是太仓中专。

2001年,克恩·里伯斯成立了太仓市德资企业专业工人培训中心,三年制,用于培训模具工人。

在这背后,太仓政府也给出了不少支持,职教经费逐年增长。

但别以为成为这类职校的学生,就能拥有在德企的“铁饭碗”了。

在德国的留学生圈子中流传着有这样一段话: “在德国读研的两年,将是你人生四年中最漫长的八年。”

意思就是因为德国人普遍严谨的治学态度,在德国留学很难不延迟毕业。

而在和德国企业合作办的职校学习,当然也不是那么轻轻松松就能过关的。

坏处是 学习过程艰苦 ,好处是 一从职校出来,就能够光荣成为拥有3年经验的应届毕业生,和德企“绑定铁饭碗”

不仅仅受德国企业欢迎,从这些职校出来的人,就算是到别的企业,也能因为扎实的实践功底,而备受欢迎。

这种教育模式,是德国从18-19世纪以来,就已经实践过的成功经历,且在太仓就已经成功实践过一次了。

而我们能不能学习这种教育方式呢?

实际上,我们之前不是没有过这样的教育方式,在早期, 职校生分数线比高中还高 ,一出来就能分配工作进入编制。

可现在国与国之间不能一概而论,这种从零开始培养人才的方式,适用于 “小而美”的“隐形冠军”们 ,在很多时候,却并不适用于低端制造业。

毕竟低端制造业,说白了需求的就是 廉价劳动力 ,还花钱培训工人,那成本是想都不敢想。

而且,企业出钱专门为学生 定制教材、校企结合 ,更不是什么轻松又便宜的工作。

在我国,倒也有类似的模式,参与的企业,那也都是有 经济实力的“大厂” ,如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 就是一个典型范例。

这个学院曾经是专科,被称为 专科中的“小清华” ,据说有的专业分数线比本科还高不少。

颇有点当年“高中皆下品,唯有职校高”的意味。

之所以这么受欢迎,就是因为从这个学校毕业的学生, 超过10%入职世界500强企业。

还有的企业与深职大进行了 “校企合作” 华为、比亚迪和大疆等,也开设了合作班。

不过,这个学校在2023年“专升本”,可能也意味着以后的分数线就更高了。

03、德国“工业4.0”,但由“中国制造”

太仓和德国的友好互动,最开始是为了配合上汽大众在上海的布局。

中德合作,太仓只是其中比较特殊的一环。

全国,德国人数量比太仓多的城市并不是没有,至少 在上海,德国人数量就不止3000人。

只不过太仓是因为接受了大城市没有的“隐形冠军”,走出了小县城自己的路,才能在一众中德合作范例中脱颖而出。

除了太仓,在我国不少地方,也建成了 中德产业园 ,甚至有的企业, 直接将产业搬迁到我国

如在2015年,就在沈阳成立了 中德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

这个产业园2022年全年园区工业产值为 864亿元 ,相当于 半个太仓的GDP

德国的宝马、工业机器人巨头库卡和纽卡特、电控巨头西门子、数控机床巨头EWS等企业 ,相继入驻这一产业园。

同样地,附近的学校也和相关德企进行了合作。

在沈阳职业技术学院,华晨宝马创办了 全新职业教育项目班 ,让学生实现 毕业与就业的无缝对接

2022年9月15日,在湛江, 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集团和中国化学工程集团签订了合作协议,建立一体化工程 ,总投资达100亿欧元。

虽说材料学一向被称为“四大天坑”之一,但在这个“一体化基地”的推动下, 2023年,位于湛江的大学,材料相关专业就业率一度飙升。

除了巴斯夫和宝马,也有不少德企,几乎把家底都搬来中国了,如 大众的新疆工厂、空客的苏州研发中心 等。

德国企业搬进中国,能够给我们带来更好的产业配套。

就如我国的化工企业,数量多、规模大,但是这毕竟是一个广泛的领域,还有不少领域的高精尖技术还未突破。

承接了德国的产业专业,就能帮助我国相关产业更快进行升级。

诸如此类,德企将自家工厂迁移至中国的例子有很多,这就是 德国“工业4.0”,但由“中国制造” 吧。

“灯塔工厂”名单出炉,中国工厂上榜40%!网友:灯塔竟是我自己

你对太仓这个“德企之乡”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意见和看法。

明星趣闻,热点人物辣评,商界奇趣,互联网资讯,更多优质有趣内容,欢迎关

广告7

文章评论

共有0条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