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旦开窍,钱非常容易来!细品!
1941年,日军把渊子涯村给包围了,正准备想大开杀戒屠村。但312名村民并想不束手就擒,联合一起血战1000名日军,打了一场惊天动地的家园保卫战,共击杀日寇121名,光荣战死147人。渊子崖位于山东临沂莒南县的沭河东岸,与其隔河相望的,是小梁家村,1938年,日军占领了临沂和莒县,渊子崖和小梁家两岸都落入了日军的铁蹄之下,为了对付日军,渊子崖在八路军的帮助下建立了一支300人的自卫队。1940年10月,由刘涌带领的山东纵队二旅五团解放了临沂的凸凸凹村,在这里成立了沭水县抗日根据地。渊子崖属于根据地中的板泉区,而一河之隔的小梁家,则被日军打造成一个据点,驻扎着一个伪军中队,这个伪军中队的队长,就是名为梁化轩的汉奸。为了报复村民的抵抗行动,由梁化轩率领的伪军与驻扎在小梁家的日军经常联手骚扰渊子崖,这天,副村长林庆忠向村长林凡义报告说,他一直觉得最近太平静,似乎快要有大事发生。林凡义虽然只有19岁,却勇敢、正直、武艺高强,村民一致推举他当村长,听到林庆忠的忧虑,他点点头说确实如此,单凭汉奸梁化轩的伪军就翻不起大浪来。两人还在谈论,林崇洲匆匆跑来报信说,梁化轩似乎又回来了,林凡义和林庆忠登上西墙一看,只见浩浩荡荡来的不是伪军,而是日本大军!原来,梁化轩向小梁家驻扎的日军谎称渊子崖为八路军囤积大量军粮,日军闻讯前来“讨伐”。林凡义迅速扩音召集村中312名自卫队员准备抵抗。“我们必须拼死一搏,保家卫国!”他对村民们发出号召,随后,日军的大炮连续发射了20多发,村中的房屋倒塌,部分村民牺牲和受伤,趁着硝烟,日军步兵开启了进攻,这时,渊子崖自卫队的土枪、鸟铳与五子炮全线开火,日军前锋倒下十几人。日军这才意识到面对的是武装村民,他们的伤口都来自土制武器所发射的碎石和瓦砾,愤怒之下,日军大炮集中攻击东北方的土墙,很快炸开一个缺口,林凡义带人赶去增援,用五子炮和散弹枪将日军压制,然而指挥村民作战的区中队副队长高秀连不幸阵亡。太阳正当头时,村内暂时平静下来,妇女们赶紧回家做饭,为战士们制作午餐,这时林凡义利用间隙检查伤亡,并做好下一轮战斗的准备,他深知敌人不会轻易撤退,更大的厮杀正酝酿在即。果然,吃过午饭不久,日军攻势再起,势头更猛,弹药快要用尽之时,林庆忠高喊口号,动员妇女孩子回家砸锅拆屋,取来一切可用的铁器投入五子炮,在女性们的协助下,五子炮很快重新怒吼。一整天激战下来,村民们已经筋疲力尽,傍晚时分,日军终于炸毁了东北角土墙的大部分,涌入村中,他们见人就杀,见房就烧,还将部分村民绑走充当难民,17岁的林庆宝在抢夺日军枪支时被刺倒,年仅14岁的抗日儿童团团长王普更是惨死枪下,此时林凡义组织残存村民躲进地道,一面指望八路军赶来救援。然而许多老人还是冲出来与日军白刃搏斗。74岁的林清义和69岁的林九星带领十多位老人,合力砍死五六名日军,后因寡不敌众而牺牲,母亲抱着年幼子女同敌人较量,还有妇女为保全自身清白而与敌人搏斗,其中林庆会和林崇洲被日军活活烧死,其他村民也逐渐殒命。正在日军准备斩草除根时,八路军的炮声从东南方向传来,由刘涌派出的山东纵队二旅五团的援军赶到战场,他们与日军外围交火,吸引部分兵力。然而面对日军骑兵的数次冲锋,八路军阵地不到一盏茶的功夫就遭全歼,包括连长王文瑞、两名营长纪恕平与王汉军等五六十人全部牺牲。歼灭援军后,日军军心大振,冷酷地对村中展开报复,17岁的林九兰试图救出自己的母亲和姐姐,却被日军五花大绑,任由马刀凌迟致死。天色已晚,八路军的炮声再度传来。日军害怕在黑暗中作战吃亏,在屠杀了近百村民后,终于撤退了,临走前还拖走几十名妇女儿童充当难民,这场惨烈的保卫战终于落下帷幕,村中共有147人殉难,400余人受伤。日伪两军也伤亡过百,为了纪念牺牲的烈士,1944年沭水县政府立下了一座六角七级的纪念塔,这座白色方尖碑在历经风霜后,仍矗立村中,静默地訴说着先人的英勇事迹,每逢清明和重阳,村民们总要来这里献花寄托哀思。这场保卫战的消息很快传到延安,毛主席亲自在《解放日报》上发表评论:“渊子崖保卫战是村自卫战的典范。”确实,在这场保家卫国的战斗中,所有村民从74岁的老人到14岁的孩子都表现出了坚定的爱国信念和不屈不挠的斗志,他们中最年长的老人林清义已经白发苍苍、满脸皱纹,却仍然抄起宝贝菜刀冲锋陷阵。最年幼的小儿郎们也会在母亲和姐姐身后,用稚嫩的双手打水端弹药。这样可歌可泣的精神永远铸就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中,激励着后人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