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百多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国际

国际

生活全靠别人供养-每天只会吃饭和睡觉-全球公认最懒的国家

banth 2024-01-14 国际547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写作的动力一提到,懒,这个字。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写作的动力

一提到“懒”这个字眼,人们心中不由得浮现出悠闲自得、行动缓慢、散漫无为的形象。 然而,你听说过全球公认最懒的国家吗? 不是无所事事的赋闲在家,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半工半懒。它是个奇特的国度,名叫托克劳,这里的人们懒得仿佛已经上升到了艺术境界。

托克劳是个怎样的国家

托克劳,一块听上去就赋予神秘色彩的土地,是仅由三个环状珊瑚岛组成的小型屿国,它们是阿塔富岛、法考福岛和纳库诺岛。与世隔绝的环境和微小的国土面积使得许多人甚至连托克劳的名字都未曾听闻。然而,在这个只有大约1500人口的国家中,蕴藏着超乎想象的自然之美和社区的温馨。

岛上的居民们大多数和睦相处,他们以延续几百年未变的方式维系生活,传承着原生态文化。在这里,尽管现代化的步伐慢慢侵入,但人们依旧守候着那份纯粹与古老的生活仪式。木制的船屋随处可见,鱼网挂在屋檐下,日暮时分,闻着海风的味道,听着椰林的低语,宁静与平和就这样在心头悠然落座。

不可忽视的是,托克劳是个对环保有着极高要求的国家。在这个被称作“太阳能岛”的地方,阳光不仅撒在沙滩上,还变为持续不断的能源。托克劳的所有电力几乎源自太阳能,这使它成为全球使用可再生能源最多的国家之一。这里的人口仅有1600人。简朴的生活背后,是因地理位置偏远、资源稀缺和交通便利性不佳所形成的独特生态。

然而,令人惊奇的是,托克劳所处的海域蕴藏着宝贵的渔业资源,这些天然赋予的宝藏理应成为岛民丰饶的生计所依。然而,托克劳做出了一个不同寻常的选择。他们将这片水域的捕捞权租赁给了其他国家,满足于每年从中获得的有限租金收入。只见外国渔船在他们的海域往返,网罗着大量的渔获,而托克劳人对于这样的现状似乎心满意足,对那微小的收益甚至抱有一丝自豪。

托克劳—“懒人界的奇葩”

坐拥如此丰饶的海洋宝库,托克劳居民却甘于简朴的海捕生活。他们日常以海中捕获的小鱼小虾为食,满足于温饱即可,捕鱼方式宛如一种禅意生活的实践——仅在附近海域布设渔网,静待海洋赠礼,鱼虾自行觅网而入。即便海神有时吝啬其赐,他们也无怨无悔,顺其自然。所获之鱼,不经精细烹饪,而是简单地置于火上,烤至可以食用。

这样看似慵懒的生活方式,在这个“懒癌”缠身的国家,午后的阳光懒洋洋地洒在海面上,连海浪拍打沙滩的声音都慵慵懒懒,像是在哼唱着悠闲的歌谣。托克劳的居民们仿佛与世隔绝,每天最大的运动量莫过于从吊床上翻个身,将梦境中的美食换成了真实的热带水果。

懒人们整天无所事事,但生活异常安逸,仿佛把“人生得意须尽欢”当做座右铭。他们的哲学是:“为何要亲力亲为,如果有人乐意帮助?”托克劳建国至今,从未发生过盗窃或欺诈事件,因为居民们懒到连做坏事都觉得太麻烦。与这个国家相遇,你可能会惊讶于它非凡的“懒惰”文化。

那托克劳那么懒,谁来供养他?

托克劳并没有选择成为一个完全独立的国家,而是作为新西兰的一个自治领存在。为什么这片岛屿的居民不追求独立而是选择在国家主权上依附另一个国家呢?

托克劳群岛最早的居民是来自波利尼西亚的移民,他们在这里建立起了自己的社区,形成了一套与世隔绝的独特文化体系。然而,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到来,这片偏僻的土地引起了欧洲国家的注意,最终在1889年成为英国的保护地。这段殖民历史,无形中将托克劳的前途与外部世界紧密相连。

托克劳群岛资源有限,经济极度依赖渔业和外部援助,特别是来自新西兰的财政支援。在这样的情况下,托克劳的居民们意识到,与其冒着经济崩溃的风险走向完全独立,不如保持现状,与新西兰保持一种共生关系,确保其居民的基本生活。这种依附性的经济结构使托克劳难以承担独立国家的各项开支,成为制约独立的客观实际。在2006年和2007年,托克劳曾经两次举行全民公投,考量是否要从新西兰独立出来。两次公投都以微弱的票数差距表明了居民们更倾向于维持现状。

新西兰对于托克劳群岛的发展倾注了极大的心力与资源。为了促进当地居民的自立和经济独立,新西兰政府斥巨资建设了超过30套海水淡化设备,加上6套柴油发动机,期许通过这些项目改善生活质量。遗憾的是,托克劳的居民似乎对自身发展提不起多大的兴趣,即便是在能源方面,本地居民依旧选择依赖太阳能发电,将珍贵的机械设施闲置。

昔日托克劳盛满希望的海面,如今停放着由新西兰赞助的捕鱼船只,它们被遗弃在沙滩上,任由锈蚀蔓延,长出苔藓。新西兰的一片好心,再度显现在耗资1600万美元打造的度假酒店,旨在吸引游客,搭载旅游业来提振托克劳的经济。然而,在管理和经营层面的忽略,使得每年到访的游客数量尴尬地停留在1.5万人左右。对于这个群岛来说,有了新西兰作为坚实的后盾,求助与依赖似乎变得理所当然,忘却了自力更生的重要性。

在年复一年的情况下,新西兰无疑成了托克劳的“寄生之源”,在此处心力交瘁、资源浪费的局面里,不禁感到十分无奈。

总之,托克劳在全球的定义中,可能是个极端的典范,但也许对居住在节奏飞快、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中的我们来说,不妨偶尔放慢脚步,尝试以一个更“懒”的角度去看待世界。或许,在这个仿佛懒散到极点的国家,我们能发现一种更加宁静与平和的生活方式和真谛。

广告7

文章评论

共有0条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