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踩120万枚地雷-传统清理要1100年-非洲人用笨方法轻松搞定
文|一道Talk
编辑|一道Talk
前言
根据 联合国地雷行动处 的数据,截止到2023年,目前全球埋有地雷超过颗,而非洲就是全世界地雷问题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根据统计,就算不再埋设新地雷,按照目前的排雷速度,处理掉全世界所有的地雷,还需要 1100年 ……
排雷不仅费时费力,成本还非常高,危险系数还非常高。
深受地雷之苦的非洲人就想出了一个“土办法”: 利用老鼠排雷。
听起来简直不可思议,老鼠如何排雷?会真的有效吗?
深受地雷之害的非洲
非洲饱受地雷之苦,被称作 “全世界最密集的雷区” 。
根据统计,非洲有颗地雷分布在 19个 国家境内,全球埋设地雷最多的十个国家,非洲就占到了4个,包括 埃及、安哥拉、莫桑比克和索马里 ,此外,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乍得和苏丹的埋设地雷数量也超过100万枚。
未引爆的炮弹
比如,埃及的很多地雷是二战时期北非战场遗留下来的,安哥拉的地雷则是其27年漫长内战的产物,在12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至少埋藏着900万颗地雷……
地雷是“战争遗产”,普通步兵地雷 成本只有十几美元甚至几美元 ,有效期却长达。
小小的一颗地雷,却无时无刻都威胁着平民的生命健康。
根据非洲的数据,被地雷杀伤的人员中 80%都是无辜平民 ,包括妇女和儿童,在莫桑比克, 有一半的残疾人致残原因都是因为地雷。
雷区附近的居民,明明在祖辈生活的土地上,却“如履薄冰”,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误触地雷,轻则终身残疾,重则当场死亡。
可怕的是,因为年代久远,再加上当时交战双方埋设地雷资料丢失,仍旧有些雷区没有被发现,杂草之中,石头之下,都可能埋设着致命的地雷。
更为触目惊心的是,还有很多地雷就埋设在原本肥沃的农田、牧场之中,致使大量土地被荒废。
就比如, 安哥拉 就因为国内埋设的地雷太多, 导致全国三分之一的土地荒废,无人耕种。
对于一些非洲国家来说,地雷与天灾无疑,严重影响着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
为了清除这些地雷,非洲各国也是使用了各种方法。
然而,埋设地雷容易,想要清除这些地雷却极其困难。
排雷有多难?
地雷可能是最具性价比的武器。
反步兵地雷
成本只有几美元,不仅杀伤效果惊人,排雷的费用一般在300美元到1000美元之间。
我们印象里,排雷就是那个金属探测器检测地面,当探测器发出“滴滴滴”的报警声时,就意味着成功发现了一枚地雷,但实际上排雷远比这困难。
地雷的最大特征就是隐蔽性,所以地雷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如何防止被轻易排除。
最开始的地雷多是金属外壳,结构简单,价格低廉,但同样容易被发现。
1934年,苏联就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手持式电子探测器,通过探测地下的金属来发现地雷。
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为了防止被发现,二战后地雷开始采用塑料外壳等非金属构件的地雷。
小小的一个升级,就让传统金属探测器失去了用武之地。
为此,美国在上世纪50年代,发明了非金属高频探测器。
虽然能识别埋藏在土地内地雷,但也会将土里的石块、树根错认为地雷。
之后,随着科技的反战,利用脉冲雷达、红外成像、声震等手段,探测地雷的方式越发准确,各种高科技探雷设备层出不穷。
但这些高科技探雷设备,往往价格高昂,而且使用起来费时费力。
排雷机器人
排雷车
排雷不仅考验技术,还考验“钱包”。
非洲国家原本就囊中羞涩,兜里没有几个钱,如此昂贵的排雷设备自然不可能大规模使用。
所以, 非洲国家一般采用最基本的人工方式排雷,效率并不高。
人工排雷
如果仅靠人工排雷,按照非洲国家当时的排雷速度,想要彻底排清所有地雷,需要花费4000年之久。
排雷的之所以这么慢,另外一个原因就是 危险系数太高 。
虽然地雷有着“保质期”,但没有人敢保证地下的几十年前的地雷是否在工作,即使是经验最丰富的排雷人员,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无法挽回的后果。
此外,非洲地区的地雷种类繁多,传统排雷方式也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比如莫桑比克,境内有着100万到300万颗地雷,包括 19种 反坦克地雷, 28种 杀伤性地雷,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
反坦克地雷
虽然缺钱缺设备,但机智的非洲人还是找到了一个排雷的“土办法”,就是 找老鼠帮忙。
“鼠”中英雄
自然界中的很多动物,在灾难发生之前会做出异常举动。
青蛙聚集
比如,地震之前,牛羊等家畜会焦躁不安,老鼠会成群结对的搬家。
这是因为,动物的嗅觉和听觉远比人类发达,能够提前感知到环境的微妙变化。
所以,科学家们早就利用动物的超强的嗅觉进行探雷,比如排雷犬。
排雷犬
这是因为地雷中的TNT炸药有着独特的味道,经过专业训练的犬类能够准确找到地下的地雷。
非洲国家也曾经引进排雷犬,但排雷犬价格极其高昂,且训练时间漫长,也难以适应非洲当地炎热环境,并且排雷犬认主,需要和专业训练人员合作。
对于非洲国家来说,
这时候, “丐版”排雷犬,也就是排雷鼠就成为非洲国家最好的选择。
冈比亚有袋鼠广泛分布于非洲和美洲, 是世界体型最大的鼠类之一 ,体长能达到 0.75米 ,性格非常温顺,有着超强的嗅觉,擅长寻找食物,本就是当地人的宠物之一。
有人可能会疑问,老鼠怎么能胜任排雷这么专业的工作呢?
老鼠可能不行,但冈比亚有袋鼠却可以。
这是因为,冈比亚有袋鼠智商相对较高,却是个十足的“吃货”,利用食物很容易驯化它们。
经过一年左右的探雷训练,这些聪明的“大老鼠”就能毕业,轻松找到埋设在泥土中的地雷。
它们灵活的穿梭在雷区之间,发现地雷之后,就会停下,发出“吱吱”的叫声并开始在地雷旁开始挖洞,提醒排雷人员发现“目标”。
并且这些小家伙精力充沛,很少感到疲倦,它们发现地雷后的奖励往往只是一根香蕉,吃完之后,会马不停蹄的继续工作,寻找下一个目标换取奖励。
除了“好养活”,性价比高,冈比亚有袋鼠还有一个巨大的优势,那就是 体型小巧 ,一般只有 4公斤 。
很多地雷是采用压感触爆原理,体重较轻的冈比亚有袋鼠踩上去并不会引爆的。
正因如此,冈比亚有袋鼠可以“无所顾忌”的在雷区自由寻找地雷。
两只经过专门训练的排雷鼠, 在一个小时之内就能排查完200平方米的雷区。
莫桑比克引就专门引进、训练了很多冈比亚有袋鼠。
这些“排雷精英”活跃在危险的雷区,帮助莫桑比克人排除了大量地雷。
一些国家也受此启发,开始训练 鼹鼠 等动物排雷。
目前,全世界有超过5000只排雷鼠活跃在排雷一线。
最有名一只就是名为的排雷鼠,在柬埔寨工作了五年,功勋卓著,一共发现了100多颗地雷,半小时就能完成一个网球场大小面积的排查。
Magawa在退休之后,被授予了有着“动物奥斯卡”之称的“动物勇气奖”,也是77年来唯一一个被授予该奖项的鼠类,以表彰它在排雷事业上做出的杰出贡献。
冈比亚有袋鼠是“鼠”中英雄,活跃在排雷一线,挽救了无数平民的安全。
但冈比亚有袋鼠也 并非全能 ,比如在植被茂密的深山老林,排雷鼠就很难适应,没办法大展拳脚。
目前全世界依旧埋设有1.1亿颗地雷,排雷之路依旧任重而道远。
祝愿全世界能早一日清理完剩下地雷,所有人都能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