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14家承包商在罗勇府集体讨薪-曝光!遭中国某集团欠薪数千万
泰国媒体近日披露,广西某建筑集团承接的位于泰国罗勇府的公共服务系统建设项目 ,疑涉嫌拖欠当地14家承包商合计约3700万泰铢(约合人民币758万元)的项目工程款。
这引发了泰方强烈不满, 多家承包商联合向当地政府进行投诉,要求介入调查。目前,罗勇府政府已表示将对相关情况进行调查了解。 这起事件反映出中资企业“走出去”在境外运营中的监管盲区,也给中泰经贸合作蒙上阴影。
据悉,广西某建筑集团在泰国罗勇府承建了一个公共服务系统项目,并聘请了多家泰国本地的承包商承担项目中的脚手架、管道、水电等施工工作 。但是在工程完工后,广西某建筑集团未按约定的价格和时间支付工程款,导致泰方承包商损失惨重。
其中,来自KUMPHA1995建筑公司的代表透露,他们遭遇了1870万泰铢的损失。 而ONE MONGKONCHAROENSRI公司也表示,尚有1100万泰铢的工程款没有收到。此外,CHUWORKSHOP公司负责的项目也有380万泰铢未结清。
据承包商方表示,尽管他们多次催要工程款, 但广西建筑集团一直以资金链问题为由拖延支付。一些承包商甚至向警方报案,但多次反映无果。 由于损失严重,14家企业只能联合向罗勇府政府进行投诉,请求当地政府介入调查处理。
罗勇府常务次长在听取承包商诉求后表示,将对相关信息进行调查了解, 并与广西建筑集团取得联系,以便理清责任,维护泰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业内分析认为,此事折射出境外运营的中国企业面临的监管困境。 一方面,企业在境外运营,难以被国内法律约束;另一方面,企业也试图逃避境外当地的法律监管。
在两边监管的空白处, 存在着拖欠工程款、逃避税费等违法违规行为。这不 仅损害了企业的商业信誉,也损害了中国形象。
同时,专家指出,对于泰国等发展中国家来说,建设领域的外包项目与本国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一旦出现重大工程款拖欠事件, 可能引发当地企业的集体恐慌,不利于本国建设事业的持续开展。
此外,中资企业境外运营中的工程纠纷也会对中泰经贸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当前,中泰之间积极推进“两国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合作,如果类似事件继续发生,势必会降低泰国社会对中国企业及中泰合作项目的信任度。
业内人士建议,中资企业应诚信经营, 遵守商业规则,履行合同义务,同时接受境外当地的法律监管,与劳动者及合作方建立起良好、 和谐的商业伙伴关系。
只有这样,中资企业在全球市场的品牌形象和商业信誉才能得到长远提升。 相信随着监管的加强,此类事件也将逐步减少,中外经贸合作前景定会更加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