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拥有核武器的伊斯兰国家-究竟是谁给了巴基斯坦核弹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在过去,有这样一种传言“我国向沙特出口东风-3型导弹时,一些出口弹药装载了核战斗部”
实际上,这种说法完全是以讹传讹的结果,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1987年的中国虽然还未签署《核不扩散条约》
但无论从道义角度还是现实角度来讲,都不可能向沙特提供中国原产的核武器
然而这一事实并不能说明沙特完全没有核攻击能力,实际上,有另一个更加合理的传言
沙特在从中国获得了东风导弹之后,很有可能从他的盟友那里获得了核弹头,而这个盟友,就是唯一拥有核武器的逊尼派伊斯兰国家——巴基斯坦
卡迪尔·汗
虽然核武器的威力极其惊人,但实际上,核武器的技术门槛比大多数人想象的都要低,很多时候只需要一个灵魂人物,便能领导一个国家的核武器项目的进行
,而在巴基斯坦,这个人则叫做
从出身上讲,卡迪尔·汗其实不是一个巴基斯坦人,此人在1936年出生于英属印度的博帕尔地区,按照印巴分治计划,卡迪尔·汗应该成为一个印度人
然而他名字里的“汗”字告诉我们,他不仅是一个同印度格格不入的穆斯林,还属于南亚穆斯林中的高种姓群体
在印巴分治开始执行之后,卡迪尔·汗毫不意外地搬迁到了由逊尼派穆斯林执政的巴基斯坦
作为高种姓家庭的男性,卡迪尔·汗顺利考进了巴基斯坦卡拉奇大学,在毕业之后,他又前往西欧继续深造
1972年,36岁的卡迪尔·汗在辗转多国求学之后,在一家名为“尤伦科公司”的财团扎根
卡迪尔·汗的这个选择并非只是入职跳槽这么简单,扎根“尤伦科公司”,让他获得了成为一个核武领军人所需要的,几乎全部技术
技术秘密
卡迪尔·汗的小故事非常简单,但“尤伦科公司”的故事却相当复杂
是一家荷兰公司,但其背景却同一项全欧战略脱不开关系
“尤伦科”公司虽然落户荷兰,不过出资方却是英国荷兰与德国的三家公司,这家跨国公司之所以能成立,则完全是英德荷三国签署的《阿尔梅罗条约》的结果
实际上,卡迪尔·汗的成功与巴基斯坦的核弹,是欧洲核技术扩散的结果之一,在讲述《阿尔梅罗条约》之前,我们不妨先认识一个人——格诺特·齐佩
同日后许多改变世界的科学家一样,齐佩也是一个曾经服务于纳粹德国的科学家,此人的研究方向,为专供核工业使用的铀浓缩技术
二战结束之后,由他领衔的一个60人技术小组,被苏联捕获,用于帮助苏联完成其核武计划
虽然服务对象是苏联,但格诺特·齐佩并没有降低其专业水平,在苏联期间,他的团队所设计出的Z型离心机,成为了苏联快速扩张核武库的重要工具
齐佩的兢兢业业赢得了苏联人的尊重,在获得苏联的允许之后,1956年齐佩回到了德国,在他的技术支持下,多个西欧国家开始了对于铀浓缩的尝试
在当时,西欧已经开始了核电站的建设,但核电站所需要的最重要的原材料浓缩铀,却多半需要从美国获得
为了打破美国的垄断,英德荷三国于1970年签署《阿尔梅罗条约》,共同开发用于铀浓缩的离心分离机,而齐佩的技术催生的多个公司,就成了这项条约的执行者
《阿尔梅罗条约》签订次年,英德荷各拿出他们手下的一家核能公司,共同组建了一个庞大的核工业集团,这个新集团,便是本节的主角“尤伦科公司”
从结论上来说,“尤伦科公司”的技术同苏联核工业同出一脉,然而在建立之初,这个公司在表面上只是核电站的供货商
非军事身份让这家公司的保密程度相当低,在招募人手方面,他们也十分“宽容”,正因为如此,巴基斯坦人卡迪尔·汗不仅能轻易成为“尤伦科公司”的工程师
还能轻而易举地,获得欧洲人此前二十年积累的铀浓缩技术,在为尤伦科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卡迪尔·汗实际上已经有资格成为核武器项目的领军人物
然而欧洲人之所以如此松懈,就是因为技术不是核武器民用转军用的门槛,政治才是
卡迪尔·汗最终能回到巴基斯坦,其实才是巴基斯坦,踏上核武之路的最重要一步
美国支持
1976年,时任巴基斯坦总理阿里·布托邀请卡迪尔·汗回到巴基斯坦,领导巴基斯坦展开核武器的研制工作
同年,卡迪尔·汗就响应了国家号召,成为了巴基斯坦核武计划的领军人物
上面几句话虽然非常简单,但是背后有一个细节却很耐人寻味,在为“尤伦科公司”工作了四年之后
所有西方同行都清楚卡迪尔·汗回国会导致什么结果,并且早在二十年前,西方就曾在一个类似的场景中,花了数年时间阻挠钱学森回国
为何当巴基斯坦核技术专家归国的时候,西方却集体哑火?实际上,美国才是巴基斯坦本土核工业的,第一个领路人
在印巴分治之后,美苏两大国就开始在南亚进行博弈,苏联选择了印度作为盟友,而美国,自然而然地开始了对巴基斯坦的全面支持
这种全面支持,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自然包括对巴基斯坦提供核工业的早期扶持,不过在起初的很长一段时间之内,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都只接受巴基斯坦获得非军事化的核技术
然而美国之所以扶持巴基斯坦,其原因在于对抗苏联支持的印度,因此美国对巴基斯坦的支持程度,完全取决于印度在南亚次大陆的行动
作为一个潜在的世界霸权,印度一直认为拥有核武器,是保证其大国地位的必要拼图,在中国接连引爆原子弹与氢弹之后,印度人对核武器的渴望到达了极点
六十年代后半期,不惜一切代价发展核武器,逐渐成为全体印度人的共识,而这一想法的结果,就是印度人于1974年在印度沙漠的地下,完成了一次充满疑点的核试验
1974年的印度核试验被他们自己命名为“佛祖的微笑”,据美国事后测算,该核试验在地下完成,真实当量在5000吨左右,属于规模极小的核弹
实际上,没人知道1974年的印度是真的完成了核武计划的关键节点,还是在地下引爆了五千吨炸药
因为作为一个潜在的超级大国,即使是苏联,也对向印度提供核技术支持顾虑重重
然而美苏两大国可以赌印度的核弹是假的,巴基斯坦却不行,在印度核试验成功的前两年
巴基斯坦刚刚因为印度的武装干涉失去了孟加拉地区,如今印度抢先拥有核武器,在常规武器上落后的巴基斯坦,很有可能在下一次战争中被彻底灭掉
印度擅自进行的核试验一石激起千层浪,为了在南亚对印度进行制衡,美国默许了巴基斯坦开始将西方援助的核工业民用转军用,同时也默许了巴基斯坦召回此前在西方活动的巴基斯坦核工程师
印度以外进行的核试验,实际上是卡迪尔·汗得以顺利回国的最大助力
尾声
巴基斯坦的故事,揭示了小国研发核武器,所需要的只有大国默许,在卡迪尔·汗归国之后,巴基斯坦的核武计划进行的极其顺利
不过巴基斯坦表面上的核武进度,实际上不取决于他们自己的研究速度,而单纯取决于印度的核武研究速度
卡迪尔·汗在归国之后,以“巴基斯坦核武之父”的身份接连完成了浓缩铀离心机与核武载具的研发,然而最关键的核试验,却迟迟没有进行
巴基斯坦并非没有能力进行核试验,实际上早在卡迪尔·汗归国时,他就向巴基斯坦总统表示,只要国家需要,当晚他就可以完成原子弹的研发
迟迟不进行核试验的目的,在于向外界表态,巴基斯坦拥有核武器,目的仅仅只有针对印度
而在巴基斯坦的另一边,1974年的核试验对于印度而言,只是当时政府为稳定人心的举措
在英迪拉·甘地第一次卸任之后,印度已经意识到明目张胆地拥有核武器,对于这一阶段的印度而言并没有好处
不过状况并不会一直停滞下去,1998年,新上任的印度总理 不知出于什么目的,突然在当年5月接连进行5次核试验
此举意味着印度强行宣布自己已经成为有核国家,而巴基斯坦似乎早就在等待这一天,在印度进行核试验的当月
巴基斯坦也针锋相对地进行了五次核试验,用行动告诉印度人,他们早就拥有了可以同印度一较高下的核能力
其实作为第一个拥有核武器的穆斯林国家,巴基斯坦的核武之路,实际上是各大国共同给印度设下的一道枷锁
只要巴基斯坦有核武器,那么印度的核武计划,便永远都迈不过这一个最主要的敌人
不过在巴基斯坦核武计划过程中,由欧洲到巴基斯坦再到伊朗的核扩散之路,就是我们要讲述的,另外一个故事了
相关文章
- 大规模导弹轰炸来了,乌要认输,西方劝割地求和,俄乌大结局
- 美国-天堂之屋-揭秘三名少女被囚禁的10多年-究竟教训了什么
- 日本军国主义野心暴露无遗,我们必须做好对日军事斗争的准备
- 4124-4126861b-e1417a44af96-35c0-8846
- 日本72岁美女奶奶颜值逆龄-容貌如同少女-和孙子出门被认母子
- 在美国,为什么权力最大的不是总统?最高权力机构有三个
- 韩国夫人出访最后一站放招!胸前戴大白花,输给乌兹别克斯坦夫人
- 胡塞武装报复来了!美国中东战略濒临崩盘
- 68年不洗澡 - 腐肉当食物 - 牛粪当烟抽 - 世界上最脏的人洗澡后去世
- 安倍晋三是日本人,但为啥他遇刺后,墓碑上却刻的是中国汉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