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菏泽一粮库爆炸?火光冲天威力惊人,爆炸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这三个“年龄坎”,如果有熬过去的人,基本都能活到100岁。第一个关口出现在五十岁前后。五十岁对许多人来说是一个分水岡,意味着正式步入中年。工作压力日益增加,身体各项机能也开始走下坡路。与此同时,许多人开始面临子女离家、父母年迈等家庭变故。这一切交织在一起,令不少人在这个年龄段陷入严重的中年危机。“我活在巨大的压力之下,仿佛整个世界的重量都压在我的肩膀上。我感到难以喘息,也看不到希望......”福建的王先生在50岁那年不幸患上了抑郁症,甚至一度想要轻生。在他最艰难的时候,一本名为《逍遥游》的书改变了他。老子用这富于想象力的比喻阐述自己对自由灵魂的向往与追求。阅读这本书,王先生茅塞顿开:“原来,这个世界本就并不完美。我们要学会跳出框框,活在当下,洞察生命中简单的美好。”王先生开始学琴、绘画,陪伴上学的孙女,定期和老友散步登山。他发现自己轻松了很多:“现在的生活状态,我觉得30岁时都没这么惬意过!”五十岁关口的重点在于改变生活方式,与自己和解。我们要牢记,这个世界从来都不完美。与他人的比较没有意义,重要的是找到内心的平静,活在当下。每一天都是崭新的体验,哪怕是再小的天地,也要开出属于自己的花。第二道关口出现在70岁左右。中国有句古话:“七十不打架,八十不挑担,九十不赶路。”这道明了一个事实:到了这个年龄,身体机能的下降会非常明显,许多老人都陷入病痛之中。“我现在腿脚不太听使唤了,动一下就气喘,整天在家里躺着,连孙子都见不到。”77岁的崔奶奶感慨。的确,70多岁开始,身体就会面临严峻的考验。许多老人会面临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的威胁,活在病痛和无力之中。这道坎如何跨越?“人要有点用处,就不能整天躺在床上!”现年86岁的殷宗兰老人天天坚持早起,然后下地干农活儿。60多岁开始,她就自学书法绘画,现在还经常教授当地孩子们。她的秘诀很简单:用脑子,动手脚!坚持使用大脑,适量体育锻炼,就能保持身体机能,防止“活在病痛中的衰老”。她的成功启示我们,70多岁以后,通过积极劳动和主动学习,可以极大地延缓衰老,这是跨过第二道关口的关键。第三道关口出现在80岁。当一个人进入80多岁的时候,真正的挑战往往来自内心深处的巨大孤独感。“每天早上醒来,就只剩我一个人在空荡荡的屋子里。所有的老友都离世了,子女也鲜少来看我。我开始觉得,活着其实已经没有意义。”91岁的常奶奶流着眼泪诉说自己的痛苦。的确,等到这个年龄,大多数人已经身边只剩冷清与寂寞。这令人生前所未有的恐惧和绝望。那么,如何战胜80岁以后的孤独呢?仇英是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晚年的他经历了无数挚友的离世,甚至自己的妻女也先他而去。然而,他并未屈服于痛苦的孤独。他不断地诗作、书写,在细微之处探索生命之美,并以超脱的姿态享受最后的人生。正是这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帮助他战胜了80多岁时的巨大孤独。所以,80岁这道关,只有主动寻求生命的意义,乐观面对每一天,才能真正迈过难关。任何外在条件都无法决定一个人内心的富足与幸福。如果一个人能够成功跨过这三道大坎,那么迈向百岁人生也将指日可待。当然,99岁仍是最后一个小台阶。这个年纪的老人要注意控制生活节奏,适当减轻身心压力,并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锻炼。如果做到这一点,那么抵达百岁终点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然而,真正意义上的长寿,并不仅仅在于最终能否长命百岁。苏格拉底在被判处死刑之时说过一段著名的遗言:“不要生我之日,只生我之时。”他的意思是,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活了多少岁,而是在每一个生命阶段所体会和实现的东西。很多古人也证明了这一点。苏轼、苏东坡兄弟都未能活到八十岁,但他们的一生波澜壮阔,对后人影响巨大。相反,有些长寿老人虽然身体充满活力,但内心枯竭,对他人毫无意义。所以说,长寿只是一个结果。而要真正活出丰富多彩、无憾今生的秘诀,则是在每个年龄段积极生活,不断汲取养分,充实自己的内心世界。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珍视生命,热爱每一天,那么无论最终结果如何,都将活出无悔的人生。这才是真正的长寿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