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比利时小伙算到自己可能死于空难,闭门不出,结果仍旧应验
可怕!未知病毒正成为全人类关注的焦点!
近日,在瑞士举行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各国领导人和各行业领军人物都在热议一种病原体:X。
这是一种未知病原体,人类目前还不知道它是否具体存在,但它已被世卫组织定义为:假设会出现,致死率将达到新冠的20倍,而且传播的速度比我们想象的更快。
本月17日,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的主题就是: 为X做好准备。
消息一出,一片恐慌:
“要活下来真难。”
“看来,必须整个地下室了。”
“二十倍……十室一空,推塔啊。”
我的第一反应也如此:这世界怎么了,怎么感觉越来越难,连生存都时刻受到未知病毒的挑战。
我们,该怎么办?看到比利时小伙麦克斯的故事,也许,你会有些不一样的想法。
其实, 我们受到的生存威胁,又何止病毒。
疾病、出行、各种意外,以致有句话成了老生常谈,“明天和意外,不知哪个先来。”
但,生活仍得继续,我们能做的,只是活在当下,也只能如此。
抱着什么样的心态生活,决定了我们当下的生活质量。
可惜,很多人,即便有这个意识,但还是控制不住自己的焦虑。
就拿日常生活出行来说吧,乘飞机出行,按目前统计数据来说,是最为安全的。
一架飞机拥有两部发动机,发动机同时坏掉的概率是十亿分之一。就算发动机全部坏掉,飞机也可以继续滑翔300多公里,飞行员有足够的时间找到安全着陆点。
和心脏病的死亡概率相比,心脏病的死亡率是五分之一,而死于飞行的概率是两万分之一。
然而即便如此,在工业化国家中,10人之中,还是有4人具有恐飞情绪。
有人乘十多个小时的越洋飞机,始终不吃不喝不去厕所,到达目的地时,脚都肿了。
还有人,从订好机票的那刻开始,就已陷入紧张情绪,甚至得依赖医生开出的镇定药,来缓和自己的情绪。
就连专业的心理医生,对于这种恐惧,也不一定能解决。
美国一位名叫Elaine lljon Foreman的心理学家就曾说过,自己患有严重的恐飞症,她总是觉得,自己就算是一只有九条命的猫,也会为即将到来的第十次夺命飞行感动担忧。
瞧,专业知识无法解决,理性思考也束手无策。
在恐飞这件事上,数据和知识,总是败给了情绪。在担忧未来上,一切未知也总是败给了情绪。
可是,我们的情绪,却也不是没来由的。细思一切情绪的由头,总有它的源起。
就拿恐飞这件事来说吧,在恐飞的人群中,后天因素导致的恐飞,远远超过先天因素。他们当中很多人,经历过伴随强烈颠簸的飞行体验,那种体验,太糟糕。
2023年7月10日,一架从上海飞往北京的国航CA1524航班,在空中遭遇两次强烈颠簸。
一名40岁左右的女乘客和一名空乘人员被甩到了天花板上,身体受伤。虽然只是几秒的颠簸,但当时机上的乘客感觉像在坐过山车。有人从座椅上悬了起来,座位上的水杯、小枕头、手机,全都飞了起来。
虽然最后飞机安全着陆,但亲历这一幕后的人在说,“我会记一辈子”“我妈说这辈子再也不坐飞机了”。
不是他们特意要记住,而是他们大脑里的杏仁核会记住。杏仁核的功能之一,就是为了对人发出危险警告,虽然杏仁核发出的危险警告很多时侯并不准确,也没有客观依据。
像这趟国航CA1524遇到的严重颠簸,这些年来,全世界每年大概会发生5000余起。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高海拔地区风切变更更为剧烈,这种颠簸的频率,很可能还会上升。
这不是瞎猜,而是已经有客观真实数据说话。
英国雷丁大学的研究人员曾统计过多条航线的飞行状况,时间范围从1979年到2020年。就拿北大西洋这条航线来说,出现剧烈颠簸的频率,近年间就增加了55%。
虽如此,但我们在出行时,仍不可避免地,有时必须选择飞机这种交通方式。难道我们只能任由自己被紧张和担忧操控,别无他法?
说再多的道理克服恐惧,都不如一句:生死有命,放轻松。
该做的防护做全,其它,交给天意。
1989年,一位叫麦克斯的比利时小伙,就亲身体验到了这句“人间清醒”。
当时,麦克斯情感上遇到了一点挫折,去找了位占星师给自己占卜。占星师神秘兮兮地跟麦克斯说了句:“你今年有可能死于空难。”
麦克斯感情问题没解决,倒又惹来了一个新麻烦,把他郁闷得。于是,麦克斯决定闭门不出,哪都不去,连上班都给省了。要买什么东西,都是请朋友代劳。
结果,半年后,大门不出的麦克斯,人在家中坐,一战机从天而降,直接砸在了麦克斯家的房子上。在家避险的麦克斯,还是死于空难。
这事听来很离奇,但确有其事。而且,这架飞机,来自苏联。
这架来自苏联的飞机是米格-23,飞行员斯库里金上校还是名老将,具有丰富娴熟的技术。
当天,这架飞机从军用机场起飞,执行战备巡航任务。谁知飞到半途,飞机突然传来一声巨响,紧接着,飞机不受控制地发生下坠。
斯库里金上校弹射逃生,他看飞机径直朝西飞去,根据经验估算,应该会坠入波罗的海坠毁。
没想到,狗血的一幕出现了。
飞机因为弹射时的震动,突然又回归正常了,这下,这架飞机成了无人驾驶。
这架米格-23飞越波兰,穿越东德,到达了北约防空识别区。北约的雷达也发现了它的行踪,迅速起飞了两架战斗机准备进行拦截。
结果,两架战斗机的飞行员看着米格,傻眼了。它不仅没有驾驶舱,连座舱都是空的。两架战斗机紧随其后,不过,最终还是没有开火。
等苏联的米格-23飞出荷兰空域,到达比利时境内时,飞机没油了,正好坠毁在麦克斯的房屋上。
想必,如果当天麦克斯在正常上班,也就能避开这个离谱的乌龙:人在家中坐,机从屋顶砸。
同样,面对世卫组织提出引起全球重视的“X病毒”,在经历过本能恐惧后,如果从正向思维去考虑,起码这是在提前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