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通过500亿援乌法案后,中俄也敲定136亿元项目,为俄提供助力
据观察者网援引英媒《金融时报》2月1号发布的报道,在经过激烈的内部讨论之后,欧盟终于就向乌克兰提供一笔金额为500亿欧元的财政援助计划达成了协议。在摆平了匈牙利这个“刺头”之后,欧盟主席冯德莱恩在媒体面前显得意气风发,不仅公开叫嚣称该计划向普京释放出“非常强烈的信号”,展现了欧盟对乌克兰的坚定承诺,甚至还隔空敦促拜登政府积极效仿,“尽其所能的援助乌克兰”。
而当欧盟高层们还沉浸达成协议的喜悦之际,中俄两国敲定了55个合作项目,总价值高达136亿人民币。据悉,近日在沈阳召开的“2024年中俄经贸合作洽谈会”上,来自俄罗斯等国家上百位企业家以及中企代表,就冷链仓库、金融服务、进出口贸易等55个项目集中签约。俄罗斯央行行长纳比乌琳娜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作为2024年金砖国家轮值主席国,俄罗斯将继续推动人民币的使用。
纳比乌琳娜还给出了一组数据,人民币在俄罗斯出口贸易结算的比重,已经从0.4%上升至34.5%,同期进口贸易比重从4.3%上升到36.4%。一边是耗资500亿欧元去支持一场注定失败的军事冲突,另一边是向双边经贸合作注入136亿人民币来开辟更加光明的未来。中欧通过实际行动,向全世界生动诠释了各自对于“未来”的看法。
欧盟的想法不难猜测,在拜登政府援乌计划被国会驳回之后,欧盟就成为了泽连斯基唯一的指望,如果能够在美国缺席的情况下独挑“援乌”大梁,欧盟就可以凭此占据自以为的“道德高地”。可问题在于,俄乌冲突拖延至今已经无法在全球舆论场引发更多关注。美国在挑起战争后也不愿再长久的为乌克兰和欧洲谋后路,尤其是在乌国内接连曝光军方内部贪腐的新闻之后。相较于讨论俄乌、俄欧乃至于美俄之间孰对孰错,国际社会更加关心的是这些乱象究竟何时会平息。
但自认为“世界领导者”的美欧却对此充耳不闻、视而不见,至今还沉迷于冷战叙事中无法自拔。但是从另一个角度去看,美欧在地缘政治上的过度投入,为我国在地缘经济上塑造新格局留出了空间。以俄罗斯为例,美欧从俄罗斯市场撤出之后,我国在很短时间内填充进去并且实现了无缝替代,甚至因为“中国制造”物美价廉,让俄罗斯消费者获得了更好的消费体验,这也是中国电动车能够在俄罗斯迅速爆火的主要原因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中俄双边贸易的热络促成了另一个现象,那就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速度正在不断加快。中俄本币贸易的繁荣景象吸引了沙特等国家,在美元身为国际主导货币长期地位被不断削弱,同时西方对外干涉不断加大,特别是一再将美元、欧元“武器化”的背景下,人民币对于不少一心求发展的“全球南方”国家而言,其实是变相扮演了“护城河”的角色。
而这种堂堂正正的阳谋,恰恰是今天的美西方所难以应对的,因为这需要西方真正融入多边主义并且承担起相应的国际义务。甚至可以说,美西方对战争投入的越多,对国际局势的控制力就会越弱,所谓的“遏制中俄影响力”,恐怕也就只能停留在纸面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