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百多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国际

国际

85%民众痛恨中国,持续三个世纪的仇恨难解,瑞典为何如此反华?

banth 2024-02-19 国际849
但,令人感到非常意外的是,这个看似平常跟中国并没有什么交集的国家,却在面对中国的时候,展现出了十分强烈的“敌意”。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瑞典,为何会如此反华呢?

2018年,一则关于“中国游客被瑞典警方粗暴对待”的新闻冲上热搜,与此同时也让瑞典这样一个十分“低调”的国家,重新回到大家的视野当中。

但,令人感到非常意外的是,这个看似平常跟中国并没有什么交集的国家,却在面对中国的时候,展现出了十分强烈的“敌意”。

甚至这种“敌意”都不是极个别人的偏见,而是几乎整个瑞典社会的集体态度。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其实,这一切的源头,都还要从三个世纪之前的陈年旧事开始说起.......

2018年9月21日,瑞典电视台栏目《瑞典新闻》悍然在直播当中,公开播放辱华视频,一时间引得全网哗然。

在这个视频当中,《瑞典新闻》打着“给中国游客提示”的旗号,大肆利用低趣味的噱头、粗鄙的语言,赤裸裸的宣扬种族主义,并且还刻意使用“残缺”的中国地图,挑衅意味完全不进行任何掩盖。

对于《瑞典新闻》的这种无理行径,中国网友自然是愤怒不已,就连《人民日报》官方也罕见的用上了“重话”,表示:“辱华者必须付出代价!”

其实,《瑞典新闻》之所以敢公然将辱华视频搬上银幕,归根结底在于许多瑞典民众普遍对中国的那种“歧视”心态。

这种“歧视”心态使得瑞典民众即使看到了“辱华”视频,也会感到这是理所当然的样子,符合他们对中国人的那种“传统印象”。

时间倒回到三个世纪之前。

其实,在那个时候,瑞典民众不仅没有对中国人有任何的“歧视”心理,反而还十分崇敬。

例如在1753年,瑞典国王阿道夫·弗里德里克送给自己王后露维莎·欧瑞卡的生日礼物,就是一座“中国宫”。

然而,这一切都在18世纪末期开始逐渐发生了变化。

甘当“反华马前卒”的瑞典

从18世纪开始,伴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整个欧洲大陆都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上,各种琳琅满目的工业制品,使得仅仅依靠欧洲自身,完全无法进行消耗。

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便开始有欧洲商人想要将商品贩卖到中国,但好巧不巧,当时的清政府正处在最严厉的海禁时期,西方货物想要进入中国极度困难。

为了克服这些阻碍,欧洲商人往往需要花费巨资进行上下“打点”,一来二去,最终赚取的利润又会所剩无几。

对于资本家们来说,“金钱”那可是比命还要重要的东西,明明可以赚到口袋里的钱,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拿不到手,说不心疼那肯定是假的。

因此,就这样,一些西方商人便开始“恨”上了中国,随着他们回到欧洲,各种流言蜚语也迅速遍布欧洲大陆,最终便形成了欧洲人对中国的偏见。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这个时候欧洲人已经对中国存在了偏见,但这种偏见还远远达不到“歧视”的程度。

至于为什么会变成后来这个模样,与一个瑞典人的关系密不可分,而他就是瑞典著名科学家林奈。

原来,在这之前,欧洲人对亚洲人的肤色认定尚还没有形成统一,有些人认为亚洲人与欧洲人一样,同属“白种人”,有的则把亚洲人定义为“棕色人种”。

但无论如何,都没有“黄种人”这个说法。

因为在欧洲的文化语境当中,“黄色”并不是一个受人欢迎的色彩,用基督教的解释来说,黄色处在白与黑之间,既不绝对纯洁,也不完全污浊,是一种“可耻”的颜色。

所以,在对亚洲人,特别是中国人还非常尊崇的时候,欧洲人自然不会用“黄色”这个不好的颜色来进行定义。

直到第10版的《自然系统》中,林奈细微的将亚洲人调整为“黄色”,这才有了现在“黄种人”的说法。

但很显然,这个改动并不是那么善意的。如果按照欧洲文化中“黄色”的含义,“黄种人”这个词几乎可以被比作“可耻的人”,歧视的意味不言而喻。

可是,问题又来了,为什么林奈要这么做呢?

答案很简单,说难听点,就是为了趋炎附势。

由于地处偏僻的北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瑞典一直都属于欧洲的“边缘国家”。

而这种“边缘”的身份,便会使得瑞典特别希望得到欧洲主流社会的认同。

因此,当整个欧洲开始流行对亚洲人,特别是中国的负面消息后,瑞典自然会甘愿当欧洲“反华”势力的“马前卒”。

林奈是这个时代之下的一道缩影,代表的恰恰是很多瑞典人希望通过“侮辱中国人”,来赢取西方主流社会“掌声”的扭曲心态。

几年之前,美国皮尤研究中心曾通过数据研究分析,弄清楚了现在哪个西方国家民众最讨厌中国人。

最终的结果出乎所有人的预料,没错,就是瑞典。

根据研究数据显示,现如今,有超过85%的瑞典民众对中国感到十分厌恶,这一数据远超所有的西方国家。

如果说,过去“反华”是受到整个西方的影响,如今绝大多数的欧洲人都能做到与中国友好相处,为什么瑞典还会成为那个独树一帜的例外呢?

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现在的瑞典政府绝对难辞其咎。

实际上,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中瑞两国的关系远没有现在这么恶劣,瑞典甚至是整个西方国家当中,第一个承认新中国合法地位的国家。

但很可惜,这种友好的状态,伴随着一件“大事”的发生逐渐消失了。

而这件大事,便是冷战的结束。

冷战中,瑞典一直都是旗帜鲜明的“中立国”,对美苏任何一方都不过分亲近,也不过分疏远。

但很显然,伴随着苏联的倒塌,“中立”也就逐渐失去了意义,毕竟“天平”已经倾覆,谁还能够稳站中央呢?

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有越来越多原本的“中立国”改变了自己的立场,投入到了美国的阵营当中。

而作为一个向来都习惯“见风使舵”的国家,瑞典自然不甘落后。

但美国的阵营可不是那么好进的,如果说苏联尚在,那么美国肯定希望朋友越来越多,但苏联已经消亡了,此时想要加入“霸主”一方,必然需要展现出自己的价值。

而瑞典,选择的就是甘当美国的“马前卒”。

对此,瑞典首相克里斯特松兴奋的表示:“土耳其的决定令瑞典向北约成员国又迈进了一步。”

根据资料显示,目前瑞典距离加盟北约,仅仅只差最后一个匈牙利点头同意,而后者早在去年就向瑞典开出了三个条件,作为“最后的考验”。

因此,对于瑞典来说,加盟北约,几乎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那么,为什么瑞典能够实现这个十分“艰难”的目标呢?

想必大家已经猜到了答案,没错,就是瑞典足够“反华”。

就拿《瑞典新闻》的辱华事件举例,在事情发生之后,中国外交部门当即便向瑞典政府展开了交涉。

然而,瑞典政府却用一句“这是瑞典的言论自由”搪塞中国,丝毫没有半点道歉的意思。

与之类似的事件还有很多,例如2020年瑞典就关闭了国内的“孔子学院”,像“宜家、H&M”这样瑞典知名的国际品牌,也先后曝出辱华、歧视中国人的负面新闻。

种种行径的背后,如果没有瑞典政府的默许,肯定是没有那么容易实现的。

实际上,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接受,近些年来,西方国家除了视俄罗斯为最严重安全威胁之外,中国也被其列为了安全防范的对象。

除了在瑞典身上,我们不难发现,似乎很多国家现在都在有意识的“去中国化”,例如刚刚过去的中国农历新年,就有不少在海外的朋友发现,一些国家的英文标识从前些年的“Chinese New Year”变成了“Lunar New Year”。

虽然只有一词之差,但意义却相隔甚远,对中国来说,更是一个赤裸裸的阳谋。

那么,面对这样的情况,中国就束手无策了吗?其实,也不尽然。

就拿瑞典民众现在的“反华”心态来说,其实说白了就是在西方媒体的刻意引导下,对中国积累的错误印象,产生的结果罢了。

例如曾经就有一位网友分享到,他在国外的时候,有一个非常礼貌的外国人,义正言辞的对他发出质疑,询问“中国为什么不让韩国独立”。

很多人第一眼看到这个段子或许会感觉很搞笑,但实际上,这何尝不是外国民众被长期蒙昧的体现呢?

所以,我们才需要用“真诚”去消除这种误解。

幸运的是,在我们的努力之下,如今的世界已经被撕开了一道口子。

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曾经写道:“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我未曾见过光明”。

如果没有看到过真实的世界,西方民众自然容易被蒙蔽,但现在看到了,原本那牢不可破的印象自然而然就会出现松动。

所以,我们只需要坚持自己正确的道路,相信时间会给出答案!

参考资料:

西方媒体框架桎梏下中国媒体...以“瑞典中国游客事件”为例_王建华

从斯德哥尔摩的“中国宫”看18世纪瑞典的中国热_高建平

欧洲曾极度推崇中国_贵族用中国奢侈品炫富_王盛

新闻自由还是反华偏见——瑞...中国游客舆情事件的演变分析_张垒

土耳其“放行”瑞典__北约北扩再进“半步”_记者__熊思浩__王腾飞

广告7

文章评论

共有0条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