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发育最快”的民族:8岁就能结婚生子,人均寿命不超过40
文|明灯见尘
编辑|明灯见尘
前言
世界上有这样一个独特的民族,生活习惯有些矛盾。
从8岁可以结婚生子来说,是营养充足发育的很好,可从平均寿命40岁来看,这个民族显然是生活的比较落后。
这个民族还有哪些奇怪的生活习惯?这些生活习惯的背后处境又是怎样呢?
民族特殊
将俾格米人放在全球的民族当中进行对比,能够明显看到这个民族的身高普遍偏矮,瘦小的身形就像是猴子一样。
俾格米这个词汇的含义来源于古希腊语当中的“侏儒”单词,俾格米人和侏儒并不沾边,只是 身形小些,身材比例还是匀称 的。
在普通人8岁还在抱着书本读书,或者在奔跑中挥汗如雨的时候,俾格米人已经过上了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
俾格米人的生活当中没有更多的娱乐,那将很多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家庭当中,和另一半一道为族群的壮大而努力。
俾格米人落后归落后,在一个事情上还是很认真,就是对待另一半的感情。
当俾格米人找到另一半之后,除非另外一半死去,两者都会结群开始行动,看起来非常恩爱。
家庭分工当中都是 男性俾格米人主外,女性俾格米人主内 ,前者负责获取猎物,后者负责照顾孩子做一些简单的采集工作。
这让俾格米人男性的地位稍微高上一些,不过原始封闭的部落并没有产生另外的事情。
俾格米人整个族群的人都极为团结,并不区分彼此的财富,而是将物资堆积在一起,需要用到的时候族长进行分配。
很像一种 公有制经济的雏形 ,不过规矩本身并不完备,没有落实到纸面上的具体细节,更多是一份俾格米人之间的心照不宣。
俾格米人的族群当中遇到了什么好事,就会举行庆祝,庆祝过程当中俾格米人载歌载舞,很热爱跳舞的他们这个时候会很愉快的扭动起来。
俾格米人一起跳舞的景象很让初次见到的外人惊讶,不是跳的不好,而是跳的很不错。
俾格米人的寿命极为短暂,像是烟花一样,璀璨过后仅剩下一片虚无。
俾格米人在这个短暂的一生当中做了很多外人眼中枯燥的事情,基本上一直处于采集食物的道路之上。
背后原因
俾格米人的早婚和早亡,最离不开的字眼就是落后。
这里可以参照中国古代的历史,在封建时期,人们都是十来岁就成婚生育,而且平均寿命比起现代差远了。
有的皇帝为了多活两年,搞出来的丹药把自己变得人不人鬼不鬼,直接导致寿命更短,只能叹息何苦来哉。
提取关键点可以发现,俾格米人和我国古代的这两点特征很相似。
古代和俾格米人相同之处在于发展不先进,仅仅是粮食一项就未必够很多人吃。
仓廪足而知礼仪,想要追寻更多得先吃饱饭,那 俾格米人和古代人都早早结婚,并将生育劳动力当做自己的想法。
族群繁衍是人类作为动物遗留下来的本能,只不过人在进化过程当中不仅仅用本能思考,被欲望驱使。
能够掌控自己的欲望就已经代表人和动物从本源上就有所不同,当然人本质还是动物,只不过进化的路途上多走了几步。
那现代人会在夫妻二人商议好之后,在经济、感情等等准备到位之后水到渠成。
俾格米人则是没有更多计划和考虑,想着按照本能做事。
婴儿居高不下的死亡率在后边追赶,使得即便如此一对俾格米人的恋人后代数目不多。
俾格米人的短寿和医疗水准以及营养摄入分不开。
营养摄入不足让俾格米人选择铤而走险,医疗水平落后让小病夺去俾格米人的寿命。
这使得 俾格米人的人数长期维持在一个很低的基准线附近,等待有一天能够改善现状。
从生存环境和状况上来说,俾格米人更贴近于兽性的一方,在族群存续的过程中受到环境的影响发生改变。
就像是矮小的生存特征本身,可以帮助俾格米人减小热量的散发,可以需求更少的食物。
还有8岁成熟的生理机能,能够帮助俾格米人很轻松留下自己的后代。那在这样的环境当中生存无疑是具有优势,很多 外人看起来有些奇怪的特殊,内里包含着面对环境的妥协和无奈。
只有深入了解俾格米人的更多,才能针对于他们的生活方式加以评价。
族群历史
公元前2276年,古埃及的法老王在写给别人的信件当中,提及了俾格米人的人物形象,就是爱跳舞和矮小。
俾格米人本身是非洲的主要生存者,然而在非洲班图迁徙的影响之下,不是被同化,就是被更强大的族群排挤到了非洲的边缘。
弱肉强食在这一刻上演的淋漓尽致,弱小的俾格米人只能来到新的环境当中适应和生存。
当殖民者发现非洲这块土地的肥沃之后,很是眼红的进行了抢夺,过程中俾格米人这个本地人再次遭遇了重创,不得不紧缩族群范围来舔舐伤口。
殖民者欺负俾格米人还不算,还会将俾格米人放到动物表演、展览一类的场合,拿来给看台下的观众取乐。
殖民者完全不尊重俾格米人,更是将同属于人类的他们的尊严不放在眼里。
随着时间的流逝,殖民者慢慢都失去了一开始的嚣张,他们的殖民活动会遭遇殖民地自发的抵制,人对于自由的追求和向往永远不会停歇。
而殖民地的运动让俾格米人重新回到了与世无争的环境当中,不过回到安逸环境当中的俾格米人,依旧会面对各种各样生存当中的压力与困境。
人口锐减本身又让俾格米人丧失在这片土地上的话语权 ,其中包括更好的生活条件,更富饶的生存物资。
俾格米人居住在很粗糙的房屋当中,他们的房子是自己搭建出来的茅屋,主材料就是树枝和树叶。
这样的房子能够起到的遮风挡雨作用很勉强,俾格米人本身则是没有更好的办法来改进,对于他们来说面积大些就是难得的好房子了。
俾格米人为了一雪前耻,会锻炼自己的后代 ,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教育捕猎,通过自己的双手为自己找寻食物。
很擅长捕猎的俾格米人,精心教育出来自己的后代,在体力耐久、视力侦查和冷兵器使用上很有能力。
强大的俾格米人,连大象都不是对手,灵活的他们会合理利用自己身形的优势,在和大象的对决当中躲来躲去,大象被戏耍的团团转。
可惜的是,还是 打不过那些占据更好资源的族群,就这样只能够在一隅偏安。
遭遇处境
俾格米人能够相互之间说话,却不会留下任何文字记录,让 和外界沟通起来变得有些困难 。
俾格米人很多生活依赖于原始森林,对于树木多了很多感情,称呼自己为“森林之子”。
“森林之子”的俾格米人对于破坏森林的举动特别反感 ,这个时候遇到环境发生改变,情愿生活在历史的倒影当中。
俾格米人的生活方式导致的结果,就是族群的规模很依赖于自然环境,猎物多了会壮大一些,猎物少了就缩减一点。
这让意外发现他们的现代人很想帮助他们,可惜的是双方没办法坐下来很好达成有效沟通,让俾格米人继续按照原来的生活方式进行生活。
俾格米人本身在惯性作用下习惯了原来的生活方式, 现代人提供帮助反而会让俾格米人反感,久而久之现代人就对俾格米人不太愿意继续提供帮助。
随着越来越多的自然环境被改造,俾格米人适宜生存的环境面积小了很多,本身数目慢慢稀缺了起来,慢慢走到了濒临灭绝的悬崖边上。
这时候 非洲国家政府开始出面,支持帮助俾格米人回归到现代社会 当中,随着时间流逝,俾格米人会在生存压力之下慢慢选择新的出路。
一些俾格米人都穿上了得体的衣服,还会用上火柴和肥皂,使用的手法比起现代人更加娴熟。
生存还是毁灭,很好做出的选择。
结语
俾格米人的生活习俗,会在现代科技的干预之下发生改变。
历史和俾格米人的处境,共同告诉了我们道理,要想不落后,就要多多展开对外界的探索和交流。
文明进步是世界的主旋律,会将人类推向更遥远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