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父亲在日本打黑工15年,干一天抵国内10个月,攒钱送女儿留美
文字/编辑:贰玖
“我在上海一个月的工资是 ,而在日本一天工资就是
2004年,50岁的中国父亲丁尚彪 独自在日本“打黑工” 的故事,震撼了半个亚洲。
整整15年,他无法与妻女团聚,每天打3份工,从凌晨干到深夜,住最破的房子,洗澡仅用塑料布遮挡。
可尽管如此艰辛苦涩,丁尚彪也不愿意回国,最终用自己拼命打工挣的钱,实现了将女儿送到美国留学的愿望。
从此一家三口,一个在日本,一个在上海,一个在美国。
如今20年过去了,丁尚彪的女儿早已大学毕业,他们一家人现在过得怎么样?
“弯弯腰就能捡钱的日本”
“在连续3年每年有 3万人 自杀的日本,却有这样一位中国父亲顽强地含泪活着。”
这是日本民众对丁尚彪的崇高敬意, 他甚至一度影响了日本的自杀率。
1954年,丁尚彪出生于上海一个普通家庭,16岁那年,他响应“知青上山下乡”的号召,踏上了安徽蚌埠市五河县的土地,开始了一段长达十几年的贫下中农再教育之旅。
不幸的是,五河县是个贫穷到连喝水都要等下雨天的地区; 幸运的是,他在这里遇到了一生挚爱——陈忻星。
两人都来自上海,那段艰苦漫长的岁月,他们相依相伴,最终结为夫妻,并有了唯一的女儿。
当抱起女儿时,丁尚彪久违地感觉到人生有了奔头,因此他为女儿取名“丁晽”, 意为新的希望 。
1981年,知青返乡,丁尚彪一家得以重返上海, 却发现他们已经与这个繁华的城市脱节 ,既没有文化又没有技术,只能挣扎在社会的最底层。
最后,丁尚彪勉强在一间工厂找到炊事员的工作,妻子则在服装厂上班,到1989年, 他在上海一个月的工资是100块,而妻子比他还要少。
眼见一家三口的生活越过越窘迫,不甘心下,丁尚彪重新拿起书本,不仅是期望学习改变命运,更是为了圆自己少年的梦。
然而此时, 一份日本留学招生资料的出现,却彻底改写了全家人的命运。
那是日本北海道飞鸟学院阿寒分校的招生信息,上面明确指出:留学期间, 学生可以一边读书一边打工 ,而打工的钱就足够支付在日本的所有开销。
彼时,他已经凭自学拿到了中专文凭,正愁该如何继续深造,这份半工半读的资料恰如雪中送炭,让丁尚彪萌生了前往日本留学的念头。
然而42万日元的留学费却浇灭了他的期望, 当时42万日元≈3万人民币≈夫妻俩15年的工资。
正当他为此苦恼时,一位在日有人写给他写的信,让他打定了主意:
“他说, 日本街上到处都是别人不要的彩电、冰箱、微波炉 ,随便捡了就能用,这对我的诱惑太大了!”
陈忻星一开始并不赞同他的留学计划,但丈夫坚持,加上信中描述的情况确实美好,于是夫妻俩决定向亲戚朋友借钱前往日本。
1989年6月,35岁的丁尚彪于上海虹桥机场告别妻女,并保证自己很快就会回来,当时他心里只有两个目的: 半工半读 。
然而却没想到, 此行他不仅因被骗而沦为了“黑户”,更是用了15年才重回家人身边。
“北海道大逃亡”
一下飞机,丁尚彪就傻了眼,他和其他中国留学生被送到了日本北海道一个叫阿寒町的“番外地”。
“番外地”的日语意思是 极偏僻的村庄 ,只有十几户老人孩子生活在此,别说打工赚钱了,连买日用品的超市都没有。
但最气愤的是,当丁尚彪提出打工申请时, 学校却出尔反尔,直言前三个月不准学生外出打工。
原来,这所学校的创办, 本就是阿寒町当地政府的“诡计” ,他们想借此吸引更多中国人来此定居,为这个“番外地”注入新的生机。
得知上当受骗后,丁尚彪和其余中国留学生纷纷申请转校,想前往东京等繁华地区重新半工半读。
但由于申请人数太多,学校不愿意放过好不容易骗来的“财神爷”, 于是收走了中国留学生的签证,还不允许他们私自出校。
这对丁尚彪等人来说无异于是个噩梦,为了来到日本,他们个个身负巨债, 如果打不了工,不仅无法还债,还可能饿死在异国他乡。
巨大的压力促使丁尚彪做出了“出逃”的计划,一星期后,他与六七名同学联合“逃”出了学校,来到了东京。
然而却没想到,东京的学校根本不接受丁尚彪的转校申请,也因此失去了就学签证。
留学深造的梦彻底告破,如果就此回国,丁尚彪将只剩下巨额债务、和无尽的嘲笑。
不,他不能狼狈回国连累妻女。
“含泪活着”
学生签证到期后,丁尚彪沦为了“黑户”, 但他却毅然决然选择留在日本“打黑工”。
他给自己租了间最便宜的房子,整个空间不足10平米,此后15年便一直蜗居在此。
期间丁尚彪做过许多工作,洗碗工、扫地工、商场清洁工、厨师等等,只要店家不介意他是“黑户”, 无论什么工作他都愿意干。
1996年,42岁的丁尚彪已经在日本飘零整整7年了,从未回过一次国,从未休过一天假。
此时的他早已没了刚来日本时的意气风发,每天打着三份工,经常为了赶时间连饭都吃不上,甚至整日害怕自己被拘留。
但他仍充满干劲,究其原因,是因为女儿。
当年他走时,女儿丁晽才上小学,如今已经即将高三毕业,梦想是成为一名医生,自从他的留学梦破碎后, 丁尚彪就寄所有希望于女儿身上。
他要为女儿创造最好的学习条件,他要送女儿去美国读医科大学!
有了新的希望后, 丁尚彪更是像疯了一样的打工:
“我在上海一个月工资是100块,我在日本一个月工资是1000块,在日本一天的收入抵上我在上海10个月了!那时候简直疯了, 弯弯腰就能捡钱还睡什么觉啊! ”
他每天工作到深夜才下班,电车地铁均已停运,他舍不得打车,便要走很久才能回到住处。
到家后,他还要给自己准备晚餐和第二天的早午便当,做完后便在房间里 撑开一个塑料袋当澡盆洗澡 。
真正入睡已经临近后半夜了,而他早上不到天亮又要出门赶去上班, 每天只休息不到三、四个小时。
而赚来的所有钱,他只给自己留一点基本生活费,其余全寄给妻女。
他把自己过得像个苦行僧,但每当夜幕降临,丁尚彪又卸下所有坚强, 看着妻女的照片流泪满面。
当纪录片导演将这一切放给妻女观看时,女儿哭的泣不成声,她从未想过父亲的处境如此艰难,为了送自己出国留学,他戒掉了所有其他“物欲”。
妻子心中更是五味杂陈,分别7年,她不是没有怀疑过丁尚彪是不是在日本有了新的家庭, 但此刻,她终于知道自己嫁了一个怎么样伟大的人。
这些年来,母女俩在上海的生活,虽然也艰苦,但至少住的舒适,远没有丁尚彪辛苦。
好在一切都是值得的,高考后,丁晽不负父母希望,成功拿到了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的通知书, 在前往美国读书前,她能趁着在日本转机的间隙见一面父亲。
由于丁尚彪没有身份证件,他无法到机场接女儿,两人在地铁站见面的那一刻,很久都没有说话,。
生疏只是短暂的,很快他们就畅聊起来,但丁晽能逗留在日本的时间只有24小时。
在地铁分别时,丁尚彪凝视着女儿的背影, 强忍着不流泪。
而丁晽更是不敢转过身和父亲道别 ,她已泪流满面,她多想和父亲再待一会,她多想陪在父亲身边,然而她不能。
丁晽知道,自己没有别的方式能回报父母对她的付出,只能期望学有所成,将他们接到身边养老。
女儿赴美读大学,花销只会比以前更多,丁尚彪深知这个事实, 于是依然留在日本,更卖力地打工。
又8年过去了,他已经50岁,连牙齿都因常年营养不良稀疏脱落了,女儿也已经大学毕业,并在美国一家医院实习了。
丁尚彪终于觉得,是时候回家了。
走之前, 他又特地回到了自己最初的起点 ——阿寒町学校,心想要有始有终,给自己这15年画一个完整的句号。
站在大门前, 丁尚彪默默地鞠躬道谢 ,这种以德报怨的品德令无数人折服。
登机前,机场的安检员看到他的护照签证后瞪大了双眼,神情满是不可置信,,他们没有为难丁尚彪,很痛快地放他上飞机了。
可能很多人不敢相信,在日本当“黑户”的15年, 他完全按照法律条规缴纳税务 ,甚至比日本公民还要严谨,这也是轻易放行他的原因。
飞机滑行起飞的那一刻,丁尚彪几乎抑制不住眼中的泪水,回想起自己在这里破碎的大学梦,最终被女儿抚平。
他其实是由衷感激那些年的,不论多么辛苦,至少都值得。
2009年,回国5年后丁尚彪和妻子移民美国休斯顿,陪伴在女儿身边,一家三口自此才算是彻底团圆。
但他的“传奇”远没有结束。
2012年,闲不住的丁尚彪 在纽约一家餐厅找了份后厨的工作 ,许多人想不明白他为什么放着天伦之乐不享,又开始打工?
或许在很多人看来,在日本打了15年“黑工”,他应该很厌烦了,但其实丁尚彪很喜欢为工作奔走,为赚钱忙碌,那能让他感觉自己其实还很年轻。
在这家餐厅,他一直做到2020年退休, 期间他还写了多篇文章 ,被刊登出来,丁尚彪从来没有放弃过学习,就像他从没有放弃过生活那样。
后来他的事迹被拍成了纪录片《含泪活着》,与电影《阿凡达》一同在日本上映时,日本民众根本来不及看好莱坞大片,反而争相观看《含泪活着》。
而这部片子后来更是在东亚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无数人感慨,丁尚彪用15年的天伦之乐, 换来了一个奇迹,一个底层家庭凭双手跨越成中产阶级的奇迹。
退休后,相信他仍不会停下脚步,而是会继续在休斯顿的家中,一边含饴弄孙,一边书写着自己暗流涌动的一生。
参考:
【1】纪录片《含泪活着》
【2】韩晓妮专访《纪录片之外的丁尚彪东京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