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加“天房”:18亿信众的目的地?真“住”着神吗?探秘伊斯兰教
在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截至2022年年末,全世界的人口已达80亿。
你敢信吗?在这八十亿的人口中,就有超过18亿的人信仰伊斯兰教。
每当到了朝圣日那天,人们总能看见成千上万的穆斯林身着白色戒衣围着一个黑色的立方体。
为何伊斯兰教能在全世界范围内激起如此浪花呢?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麦加朝圣
这座黑色的立方体建筑位于圣地麦加的中央,在伊斯兰教中,被称作 “天房” ,用阿拉伯语的话来说,叫做 “阿尔喀巴” 。
之所以叫“天房”,正是因为它的里面居住着伊斯兰教的唯一真神。
也正是因为如此, 伊斯兰教要求教徒们一生至少要来麦加一次。
试想一下,倘若每个教徒都只来一次麦加,那么它的人流量也是不容小觑的。
更何况,不少有一定经济能力的教徒还会前往此处朝拜多次。
在庞大的信众面前,麦加遂建起了数不胜数的清真寺和宗教圣地。
其中最为出名的莫过于 大清真寺 ,大清真寺自打初次建成之后,就在不断地扩建中。
到了如今,这一座寺庙的造价更是 直逼一千亿美金,相当于六十多个迪拜塔 。
那么,为什么麦加惹得伊斯兰教徒如此关注呢?
这还得回到先知穆罕默德这个人身上。
根据《古兰经》的记载,公元570年,穆罕默德在麦加的一个贵族家庭出生。
家境的优渥,让穆罕默德打小就开始思考人类的命运。
当时的麦加,偶像崇拜的热潮非常盛行。
穆罕默德却以为,偶像崇拜是让人们丧失思考力的行为,因此自己常常躲到城边的山洞里静静地沉思。
这一沉思,就是几十年。
在穆罕默德四十岁那年的时候,他遇上了天使加百列,加百列带来了真主的一系列指示,而这些指示后来都被记录在了《古兰经》里。
领悟真主启示的穆罕默德开始向人们传道,大量的信徒开始跟随他,由此引发了穆罕默德与当地偶像崇拜者的冲突。
面对对方碾压式的实力,穆罕默德没有选择与之硬刚,而是在 公元622年 的时候,带着所有的追随者迁往 麦地那 ,并在此成立了 第一个穆斯林国家 。
八年后,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发展壮大之后,他带着十万信徒组成的军队向麦加发起了进攻,赢下了这座城市。
此后,麦加就成为了伊斯兰教的圣地。
既然是圣地,那么肯定要有一定的仪式突出此地的特别。
于是,在公元632年,穆罕默德就在十万信徒的面前践行了他人生中唯一一次的朝觐。
首先,穆罕默瑞带着信徒 绕着“天房”步行了七周 ,紧接着又 亲吻了“天房”旁边的玄石 。
然后,又带着人们多次 来回走动于萨法、麦尔瓦这两座山之间 ,试图还原 先知之母夏甲为寻找水源而奔波 的场景。
在完成以上步骤之后,教徒们还要先后去阿拉法特山祈祷。
不难看出,这一系列的操作都需要教徒们有很强的意志力,否则是不大可能进行下去的。
《古兰经》
在民间,有这么一句经典名言:一部《古兰经》在手,天下我有。
在伊斯兰教的传说中,《古兰经》是穆罕默德听过天使 加百列 的指示之后写下来的产物。
从渊源上来看,它与《圣经》的内容有着相通之处。
但是,《古兰经》并不仅仅局限在宗教之中,整部书大概有五百多条法令,涉及的内容除了宗教启示,还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
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穆罕默德在麦地那的时候,借着《古兰经》就能轻松地建立起一个帝国,甚至这个帝国还能回头剿灭麦加的贵族势力。
加百列
穆罕默德病逝之后,整个帝国也没有一下子轰然倒塌,而是交给了哈里发这一穆斯林的精神领袖领导。
哈里发也是个聪明人,他深知《古兰经》的力量所在,于是就依据其中的内容治理国家。
哈里发一共在位三十年,在这三十年中,伊斯兰的势力发展壮大,成了一个横跨东西非洲的大帝国,统治历史更是长达六百多年。
尽管这一帝国最后还是被蒙古帝国所灭,但它留下来的遗产也是巨大的。
据官方统计,阿拉伯帝国起码留下来了高达18亿的伊斯兰教信徒,这些教徒的虔诚非普通人所能想象。
或许有人会说,既然《古兰经》这么厉害,为什么后面再也没能催生出一个帝国呢?
就算不是帝国,如此众多的伊斯兰教徒自发成立一个国家也不可以吗?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古兰经》作为人类早期历史的产物,它本身是有一定 时代性的 。
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点体现得格外明显。
比如说,在《古兰经》中,人被看作至高无上的存在,优于世间存在的万事万物,可以说是真神在人世间的代言人。
但进入现代社会之后,人类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渺小,开始正视宇宙的宏大。
在这种认识下,前者太高看人类本身了。
因此,一些教徒就提倡可以适当地用现代的思想去重新阐释《古兰经》。
然而,这一举动却引发了整个伊斯兰教的震荡。
极端主义
不得不说,历史上的《古兰经》确实发挥过很大的作用。
但是,这种作用随着科学时代的到来,就逐渐地失效了。
这种失效并不只出现在伊斯兰教之上,基督教、佛教在二十世纪之交都出现过强大的信仰危机。
当然,基督教、佛教均采取了系列手段,使得宗教变得现代化。
就拿基督教来说,自从十六世纪开启宗教改革之后,整个基督教就在日趋现代化。
先是允许教徒们自行理解教义,进入二十世纪更是允许非白人种族的教徒进入管理层。
这些改变,无一不是在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于是,这一改革的压力就到了伊斯兰教这里。
改革自然会遇到阻力,伊斯兰教内部就涌现出了一批强调原教旨主义的信徒。
所谓的原教旨主义,其实就是主张最初的东西就是最好的,既然是最好的,后来的人只需要继承就好了。
在这些教徒心里,《古兰经》是穆罕默德留给后人的真言,对它的理解就应该按照最初的解释来,后来的教徒不能也不被允许对它进行别的阐释。
当然,这些人也不是不知道其他宗教陆陆续续进行改革的事情。
但是,秉持着原教旨主义的教徒们固执地认为,《古兰经》在现代世界不能发挥很大的作用, 不是《古兰经》出了错,是现代世界有问题。
出了问题的现代世界总有一天会迎来它的覆灭,到那个时候,就能再次见证《古兰经》的强大力量。
仅是如此,你或许以为这还是伊斯兰教内部出现了分歧。
秉持着这一看法的人中,一小部分人出现了极端倾向,它要求所有人都相信这一套。
于是,极端恐怖分子由此而生。
他们借着原教旨主义这一套,对内部保有其他看法的人大肆地发动语言攻击,甚至是恐怖袭击。
在《古兰经》中,曾有这么一段话: 枉杀一个人不如杀了全部的人,救活一个人就如同拯救全世界。
这句话本来的意思是 不鼓励杀戮行为的出现 ,但被恐怖分子利用后,他们就只关注上半句,还将整句话的意思歪曲成了“为了不枉杀一个人,不如先杀光所有人”。
于是,这些人发起了层出不穷的袭击活动。
但显然,这种杀戮已经违背了穆罕默德当年的初衷。
不得不说,在人类的发展史上,宗教的确曾经发挥过很大的作用,曾经为人类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
在现代社会,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文明包容度的提高,人们逐渐形成了更加多元的世界观。
宗教的影响力虽然日渐弱化,但其本身倡导的爱与和平的内核,还是被人们以不同的方式,传颂着。
这里就需要注意,小部分人的极端化,并不能代表整个集体。
我们要把二者区别开来。
不管是有神论,还是无神论者,全人类的共同愿景,终归是构建一个更为美好的世界,杀戮与战争都是被视作灾难。
这才是全人类的终极信念与愿景。
看到这里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
参考文献:
《古兰经》
《伊斯兰教史》1990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作者任继愈,金宜久主编
《伊斯兰教》中国政府网
相关文章
- 乌克兰战场上的天气大变-乌军已经失去最后获胜的希望了
- 中国人民老朋友基辛格逝世,不止是历史的巧合,更是使命的安排!
- 俄罗斯为何腰杆这么硬 - 其中90%芯片靠进口 - 可不怕美国芯片制裁
- 美军已全部就位,开打只等拜登一句话,危急时刻伊朗系武装先动了
- 闹大了!世卫总干事谭德塞就“X疾病”暴发可能性发布公开警告!
- 独家视频丨习近平会晤比利时首相-桥-中欧之间须要架更多的
- 父亲基因太强大,一张“马脸”遗传全家,如今娶貌美妻子日进斗金
- 老人离世前的8种状态,终于有人说清楚了,看完受益匪浅
- 洪都拉斯总司令替父回中国寻根,谁料找到老家时,遇见87岁亲哥哥
- 400亿工程没有国家敢接,中国接手遭到重重阻碍,竣工后惊艳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