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不自己造 - 中国钢产量世界第一 - 每年进口850万吨特种钢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如果不是制裁,可能很多国人没有意识到,国产钢材已经几乎垄断了许多国家的钢材进口市场。不过近期的几个新闻,却让人们不得不重新认识中国钢铁产业。
2023年年底,位于美洲的墨西哥决定,对我国出口的钢材收取80%左右的进口税,无独有偶,同一时间还有5个国家同样表示将会对从我国进口的钢铁发起调查。
这也难怪,截止去年年底我国的钢铁出口总量已经达到了九千万吨以上,钢产量更是连年位居世界首位,已经是当之无愧的“钢铁强国”了。
不过也有一些声音认为,中国每年钢材出口纵然不少,但同样需要进口不少特种钢材,为什么不能自己制造特种钢代替进口呢?
特种钢
想要回答这一疑问,首先需要了解特种钢的分类标准。从广义上来说,特种钢材即是有别于传统钢材的,以钢合金形式存在的钢材产品。
由于这些产品的存在,通常是为了满足在恶劣环境下的特殊功用,所以必须自带高抗腐蚀性,或者高韧性乃至抗高温性质的特点。
根据功用的不同,特种钢材通常可以分为镍基合金,双相钢和6钼钢等类别。其应用范围更是涵盖了大如航海,航天行业,小到剃须刀,书写用笔尖等广泛的领域。
可以说如今在现代化工业的发展领域,特种钢几乎涵盖了多个门类中的重要环节,也可以说缺乏特种钢材的加入,可能会导致相关产业的发展阻碍。
与之相应的特种钢生产同样不容易,简单来说特种钢产业的发展并非简单的“从0到1”,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从0到再到2”的过程。
比如想要生产出强度达标的钢材,首先就需要耐高温的加热设备。而这种设备所需的耐高温特种钢材生产技术,必须首先取得突破。
不仅仅是钢铁产业,和工业生产息息相关的能源行业同样对耐高温钢材需求巨大。无法解决这个基础问题,接下来的一切进程将无从谈起。
来自特种钢行业的另一个挑战是,其涉及到的应用领域过于分散。如果想要以一家企业或是集团,生产出涵盖所有领域的特种钢产品,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
正如人们耳熟能详的“圆珠笔尖大讨论”一样,有些时候填补一项国内空白相对容易,但是从成本和技术的利用性价比方面考虑,难免会有“大炮打蚊子”浪费资源的嫌疑。
一旦认真的对待这种声音,反而会影响到我国特种钢产业发展的真正目标,在取得了与投入成本不成比例的收入的同时,很有可能失去了探索高精尖发展的良机。
所以说如何平衡特种钢材进口与自产之间的关系,将会是每一家大型国内钢铁企业的重要课题。
进口与自产
其实同为钢铁生产和出口大国,且每年在进口钢材方面保持高额投入的工业发达国家,并非只有我们一个。无论是发达的美,日等国,还是钢铁技术领先的欧洲各国都是一样。
这样的现状一方面取决于全球贸易中的合作共存基础,另一方面也是各国基于成本计算产生的必然结果。如美国和日本等国,每年特种钢的进口就要占到使用量的八成左右。
当然不得不承认的是,我国在特种钢进口方面的比重,还是要高于其他发达国家的。截止到2022年我国每年进口特种钢材的占比就达到了使用量的90%。
按照平均价格来计算,进口的特种钢材大致为每吨1660美元。但同一时间我国出口的钢材价格平均仅有进口价的一半,造成这样状况的因素也不止一个。
首先不得不承认的是,在高端特种钢材的生产方面,我国钢铁行业仍有差距,低端产品占比过高也决定了我们的产品“卖不上高价”;
另一方面,由于我国过去多年之中,对于出口特种钢材的国内企业实行退税,也意味着在出口优待下一些企业失去了发展高端特种钢产品的进取之心。
有人以这个现象为基础,总结出我国钢铁行业“大而不强”的特点。虽然无奈,但这个特点恰恰表现出我国工业发展几十年间,单一抓规模促发展后导致的后遗症。
好在如今我国在保证了自身的钢铁体量的同时,已经越来越越重视特种钢材的技术发展和市场开拓,各大企业也开始进行技术转型,并取得了一定的突破成果。
比如曾经在冶金领域的“粉末冶金”技术,就在很长的时间内成为国外企业的技术武器。这项技术是使用金属或非金属材料进行烧结成型,广泛应用于汽车和电子等多个领域。
自2008年开始,粉末冶金技术领先国家日本的市场占有率一路走低,相对的我国在汽车等行业国产化占比随之增长。这一现象不仅仅在国内市场如此,也影响到了海外市场。
如今我国相关企业已经突破了粉末冶金的重要核心技术,其产品同样成为特种钢铁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国产特种钢材对于高端化的突破,也逐渐走上了正轨。
更令人欣慰的是,除了在一些落后的领域,我国的钢铁企业奋起直追以外,我国在“国之重器”方面的特种钢材领域同时发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有人喜欢用“星辰大海”来形容未来的发展,顾名思义想要征服星辰大海,当然离不开船舶产业和航空航天产业中,对于特种钢材的研究和发展。
在此我们可以将视线集中,关注特种钢材中的钛材发展领域,从而见微知著的了解我国特种钢材发展的现状。
钛材的国产之路
通常我们所指的钛材,基本上是包含多种元素组合而成的合金。由于其含有较好的塑性性能和焊接性能,且具有在此基础上的自身强度,所以适合进行板材和零件的加工。
另外由于钛材自身,具有在数百度温差环境中工作的优势,所以无论是在船舶制造还是机械生产方面,都具有很高的不可取代性,尤其是在航空飞行器制造中更是被广泛应用。
2020年全年由于受到疫情影响,全球的航空产业对于钛材的市场需求进一步萎缩,连带着包括美,俄等国的钛生产量同样受到巨大影响。
而我国钛工业却在不利的局面中逆风崛起,以年产量近十万吨的产量一举拿下了全球钛材产量一半以上的份额,可以说创造了一个奇迹。
其中我国的钛精矿,海绵钛,钛锭和钛加工材等主要分支领域,分别同比增长了34%,45%,35%和29%左右,在这个特殊的年景下仍然保持着行业总体七成以上的开工率。
在细分领域,我国形成了以辽宁,陕西和长三角地区为代表的,集群性分工产品生产的体系。而这些地区的产品占据了海绵钛,钛合金棒材和钛管生产的大半份额。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领域当中我国的国产自给比例增长大多超过了35%,而出口额则有了显著增长。这也意味着在钛材原材料发展方面,我国已经跻身世界前列。
这个结果也和政策的准确预估不谋而合,在相关的“材料产业发展指南”中,我国制定了提高关键战略材料保障能力的目标,从目前看来当初的70%指标已经提前完成。
当然我国钛材产业能够迎来如此强烈的爆发,并非是一个偶然,这是同我国的钛生产企业立足技术和设备优化,向全流程,大型化发展的良性趋势分不开的。
由于有了充分的系统性保障,才能够在矿产资源供应不足的前提下,反而能够借助国内外对钛材需求增长的有利局面,扩建生产规模并取得10%以上产能增长的主要原因。
这一次的成功可以看到结构调整的初步成效,在此基础上我国的行业将从原来的低端需求,逐渐向中高端军工等方面发展,未来的前景也将更加广阔。
不过目前取得的成绩并不足喜,我们仍要看到在更高端的航空航天领域中,涉及到国家战略的重要部分。并以此为最终目标,加大钛行业产业链和生产体系的整合力度。
除此之外,对于国外相关产业的先进技术和工艺,我们仍需要秉承开放合作的理念,积极学习和引进并加以利用,并在国内建立对标欧美的本国技术创新网络。
结语
由此可见,我国的特种钢材一直处于积极的发展之中。虽然无法做到“面面俱到”,但是在关键领域的研究步伐从未停止过,这些承载着国人希望的进步也必然会一往无前。
参考资料
1《国产特种钢是这样“炼”成的》
2《品种繁多的特种钢材》
3《我国船舶与海工用特种钢材的发展》
4《2020年中国钛工业发展报告》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相关文章
- 才发现-原来微信语音也可以转发-看完涨知识了-很多人还不知道
- 历经14年 - 中国瓜达尔港终于建成!这到底是如何实现的呢
- 1亿-5000mAh-AOD熄屏时显-华为突然开卖新机-鸿蒙OS4仅1499元
- 2023中国十大年度人物揭晓:疯狂小杨哥当选
- 他人基本看不到-微信-你发的好友圈-潜规定
- 全球遥遥领先-震撼-我国首款民用核能电池即将量产-能用50年
- 支付宝“集五福”活动的深度反思:是套路还是诚意?
- Pro-Max跳水近2K-等等党又赢了!iPhone15-可以入手吗
- 网上买家电和线下买有啥区别 - 差别有哪些 - 别被坑 - 过来人说两句
- 为什么接了工程必定用商混-自己买搅拌机自己做混凝土不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