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发现了什么-为什么惊得放下了酒杯-康熙第一次见到孙子乾隆
前言:
中国历史上,不少朝代更迭都伴随着宫廷纷争和权力斗争。然而,清朝的康熙与乾隆两代君主,却留下了一段跨越一代人的佳话。
康熙此生子嗣众多,晚年偶遇年仅12岁的孙子乾隆,一见钟情,决意亲自教导。1722年康熙驾崩前,选择传位给乾隆之父雍正,而非直接傳于乾隆
乾隆袭位后,曾一度传言非议纷纷。然而,这 并不成立。乾隆之所以能够继承大统,正是因为他获得了康熙的知遇之恩,并在雍正英明的治国之下成长为一代贤明之主。
这个跨越三代人、整整120多年的故事,栩栩如生地展现了两个伟大君主的风采。年仅12岁的乾隆,有哪些过人之处,让康熙这位老成持重的君主,立刻就对他刮目相看?
雍正又是如何才能使康熙放心将国家大事委以托付?这段历史佳话中,又隐含了怎样的人生智慧?让我们来继续解读这段跨时空的感人故事。。
一、两位伟大的君主
在中国封建王朝历史上,有两位君主的在位时间之长,实在令人惊叹。他们就是清朝的康熙帝和乾隆帝。
康熙帝是清朝开国皇帝努尔哈赤的孙子,于公元1661年登基,之后在位达61年之久,直至1722年驾崩,享年69岁。这在封建君主中可谓绝无仅有。
乾隆帝则是康熙的孙子,于1735年登基,在位时间达60年,至1796年以八旬高龄传位于子嘉庆帝。之所以传位,也是对康熙61年积极执政的敬仰。
这样一算,康熙和乾隆两位皇帝合计统治超过120年,几乎构成了清朝267年历史的一半。可以说,没有他们就没有“康乾盛世”,也就没有清朝空前绝后达到鼎盛的辉煌时期。
二、乾隆传位之谜
然而,在很多人眼里,乾隆的皇位来历却并不那么正统。
自乾隆登基起,民间就流传着他篡改遗诏而夺得皇位的传言。这些传言使得乾隆称帝后不得不费尽心思为自己辩护,他甚至编撰出一本《大义觉迷录》,试图证明自己是清白的。但是这本书的出现,反倒像是“欲盖弥彰”,让人更加确信乾隆的皇位有猫腻。
关于乾隆篡改遗诏的传言,主要是说康熙原本打算传位给第十四子,但遗诏中“十”字被乾隆偷偷加了一横,变成“于”,于是就成了传位给第四子,也就是乾隆的父亲雍正。这样一来,皇位就轻易落入了乾隆手中。
其实这种传言站不住脚,因为清朝重要文书都用满汉两种文字书写。就算汉文能轻易修改,满文也难以下手。可见这纯属无稽之谈。
还有人说,乾隆死后违反祖制,没有葬在离皇宫最近的清东陵与康熙相伴,而是葬在几百公里外的清西陵,可见心虚和畏罪。其实这也站不住推敲,乾隆之所以变更陵寝,主要是当时清东陵中的风水宝地被破坏,而清西陵又刚好是上佳地段,自有选择的道理。
三、12岁的乾隆与康熙初见
那么,乾隆为何能够继承大统呢?关键就在于,他得到了康熙的喜爱。康熙一生子嗣颇丰,但竟鲜少与这些孙辈相处。直到晚年,他第一次见到了12岁的乾隆,便立刻对这个少年产生了好感。
当时,乾隆的父亲雍正邀请康熙到自己的花园小酌。康熙正在园中赏花,心情大好之时,雍正说起自己的儿子弘历(乾隆的名)一直崇敬康熙,想求见爷爷的恩准。康熙想起有人说起雍正有个聪慧过人的儿子,便欣然应允。
于是,一个12岁的少年穿着黄马褂朝康熙跪拜,康熙第一眼就看到,这个孙子五官端正,神态出众,与众不同。他开口说话更是聪慧异常,举止大方。康熙高兴地与他攀谈,发现他既通文又通武,学业优异,可见非同一般。
康熙愈发喜爱起这个乾隆来,亲自为他取了弘历的名,意为“隆盛历史”。他决定留下乾隆,亲自教导他读书习武。
此后,乾隆常伴康熙左右,外出游猎,一老一少倒也颇为温馨。康熙晚年得以过上了难得的“含饴弄孙”的喜悦时光。
可惜好景不长,一年后康熙就驾崩了。临终前他传位给四子雍正,而未直接传于乾隆。毕竟,一个12岁的孩子无论多聪明,也难以搭起一个帝国的大梁。
四、雍正之才让乾隆得以继位
所以,乾隆获得皇位,并非仅因康熙喜爱他。重要的是,他的父亲雍正确实有当君主的才能和宽厚之德,使康熙放心将大业交付给他;而他又将乾隆教育成材,才使乾隆顺利接班成为一代明君。
关于雍正的皇位来历,其实民间蜚言较多。但这主要是因为雍正在位期间踏踏实实地办事,触动了很多既得利益者,这些人才针对他的皇位来历编造流言。事实上,雍正是通过自己的才能和恪守诚信得到康熙的认可,正正当当地被选为继承人。
雍正继位后,勤政爱民,实事求是,使得清朝国力达到鼎盛。他注重怀柔民心,敢于诛除贪官,又容纳异议。还下令编纂大型书籍,以竭力振兴文化。
可以说,没有雍正这样实干的君主做基础,也就不会有日后的“乾隆中兴”。而如果没有康熙的慧眼,发现并亲自教导乾隆,乾隆也不会成为一代贤明之主。
康熙与乾隆两代的盛世,正是这两位伟大君主相继英明,加上幸运的爷孙相处所激励出的灵感相承的结果。尽管两人血缘上属孙与爷,却最终成就了清朝空前绝后的康乾盛世。
结语:
历史无情,亦有温情。当年12岁的乾隆皇子,获得康熙皇帝的喜爱和悉心教导,从一个聪慧的孩子,成长为开创盛世的一代明君,在中国历史上绘就了璀璨的一笔。
一位爷爷的眼界与睿智,改变了一个孙子的命运,也改写了一个朝代的辉煌。世代传承的温情,化为千古绵延的璀璨。
康熙与乾隆的故事,不仅仅是一段家国天下的精彩,也是一段跨越年龄界限的信任与期许。当我们抛开成见,不被界限束缚,那些惊喜与可能就在眼前。
人生的传承美好而神奇,值得我们在其中发掘启发,汲取智慧。每一个邂逅都可能成就不凡,每一个眼神都可能改变命运,我们要保有一颗敏锐而赤子之心,用积极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人和事,谁知道下一位乾隆就在我们身边。
相关文章
- 民国时期,真的没有搞经济建设吗?是时候告诉大家真相了!
- 当年解放军两次出兵缅北 - 为何没有彻底清除当地的军阀武装
- 历史上最伟大的十五位皇帝排名,第一位是名副其实的千古一帝
- 中国最后一个太监追忆宫廷生活:跪着伺候,服侍娘娘洗澡是日常
- 51年前,那个轰动一时的“白卷英雄”张铁生,如今现状如何?
- 包拯的“遗产”有多强大?后代吃了1000年,第29代孙比李嘉诚还富
- 甘肃老汉解手忘带纸,随手捡张烂纸片,却给我国加了两项世界第一
- 当年上万名知青投身缅甸,最终结局如何?
- 晚年穷困潦倒惨死家中 - 中国败家子天花板 - 一晚输掉上海100栋房
- 1972年北京海淀频频“闹鬼”,请来文盲老汉破案,公安部编入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