骅-驹-骊-骠-骁-骐-骓-骥-中华马文化-骒-骏-骝-骆
中国是养马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根据大量的考古发现,我国在5000年前的商朝时期,已经具备了养马的成熟技术,并在当时的文字记载中对马进行了丰富的描述。这些描述包括:“马踏飞燕”,形容马能够一日行千里;“骁勇矫健的好马”,形容马的勇猛和灵活;“奔驰迅速的好马”,形容马的速度快;“健壮的良马”,形容马的体格健壮;“平庸的劣马”,形容马的质量一般;“劣马,走不快的马”,形容马的速度较慢;“纯黑色的马”,指的是全身黑色的马;“有青黑色纹理的马”,形容马身上有青黑色的纹理;“浅黑带白色的杂毛马”,形容马毛色带有浅黑和白色的杂斑;“赤红色的骏马”,形容马身体呈赤红色;“黑鬃黑尾巴的红马”,形容马的鬃毛和尾巴都是黑色,但身体呈红色;“青白相间的马”,形容马的身体颜色为青白相间。
《垓下歌》中的项羽曾说:“时不利兮骓不逝。”骓马是一种毛色黄白相杂的马,常有黑鬃。白马是指毛色为黄白相间,但有黑色的鬃毛。还有青色与白色夹杂的马,以及有白斑的黄马,这些都是古代用来描述马的不同特征的词语。
马的用途在古代也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古代将马奉为贵族坐车的交通工具,称为“龙车”或“小车”;驾驶马车的人被称为“车夫”;在古代传统观念中,马车旁边配行的马称为“驸”,而驾车的马若是三匹或四匹,就有“骖”和“服”的区别。骖马指的是中间驾辕的马,服马则指的是两旁的马;也有一种说法是,驾车的左侧马叫骖,右侧马叫騑。古代还有二马并驾一车和四马并驾一车的驾驭方式。而在古代驿站中,供传递公文或官员使用的马叫做“驿马”。在古代战车中,通常使用四匹马进行拉动,其中中间两匹是骖马,两侧的马有时被称为骖马或服马。
中国作为养马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在5000年前已经具备了成熟的养马技术。在古代的文字记载中,对马的描述非常丰富,包括对马的体格、颜色和用途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