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百多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历史

1941年-王洛宾回到兰州老家-你住哪儿-出轨的妻子问-今晚

banth 2024-01-16 历史351
1941年,王洛宾结束拍摄工作,冒着风沙匆忙回家,妻子见丈夫回来,淡定地松开手,走到王洛宾面前,上下打量后冷淡地问,你回来了?。

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41年,王洛宾结束拍摄工作,冒着风沙匆忙回家。他如鸟归巢般打开房门,却看见妻子正与一个男人拥抱。

妻子见丈夫回来,淡定地松开手,走到王洛宾面前,上下打量后冷淡地问:“你回来了?”她又回头看那男人,不耐烦地说:“今晚,你住哪儿?”

曾与妻子恩爱非常。如今妻子的变心令他措手不及。王洛宾心如刀绞,想起从前的点点滴滴。他看着妻子冷漠的眼神,已无法再找回曾经的温暖。

“我们之间还剩下什么?”王洛宾喃喃自语。妻子头也不回地离开了。王洛宾站在原地,任风沙拍打脸庞,心凉如冰。

王洛宾究竟是谁?怎么会与妻子走到这步田地?

音乐奇才 高山流水

1913年,王洛宾出生在一个艺术世家。宽敞的四合院里,父亲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油画家,用五彩斑斓的画笔记录老北京的市井生活。父亲还善于吹拉弹唱,把浪漫温馨的生活氛围营造在王洛宾周围。在这样的熏陶下,王洛宾性格纯朴温和,对艺术怀有无比向往。

画室里父亲的笔耕不辍,图书室里母亲轻声吟诵,院子里姐姐在练习古琴,这种环境使王洛宾从小就在美的簇拥中长大。他性格中那份与世无争、淡泊名利的气质,也源自这般诗画般的成长。王洛宾渴望用镜头记录生活,向往将内心的美好之感传达给更多人。

1927年,尽管中国动荡不堪,但王洛宾仍对生活充满崇高敬意。小学加入唱诗班后,基督教音乐奠定了他未来的爱情观和音乐追求。战乱让许多人无家可归,王洛宾却常走入民间,与流浪艺人倾听大街小巷的音乐。这些体验让王洛宾逐步形成自己的音乐创作理念。

父亲去世后,王洛宾为父服丧。丧礼上,民间乐团为父唱哀乐。王洛宾注意到他们使用来自海外的吉他,与传统弦乐不同,吉他音色清澈婉转。从此王洛宾与吉他结下不解之缘,打开了通往西方音乐的大门。

多年后,王洛宾将东西方元素融汇贯通,创作出独具个性的电影音乐。但他音乐道路上的初心,还是源自那场葬礼上耳闻的第一声吉他。宿命般的邂逅启迪了王洛宾的音乐灵感,也预示着他不平凡的艺术人生。

九一八事变后,王洛宾参加党组织的抗日活动,爱国热情激发他的创作灵感。1931年,他创作出首支自己的曲子《奴隶之爱》。这是他首次将音乐与情感融合,虽然还稚嫩,但动人旋律与哀愁情绪已令听众动容。

从此,王洛宾以音乐为载体,汲取音符的生命力量,编织出灵动旋律。他将浪漫情感与爱国热忱融入音乐,名声大噪。他不断积累经验,逐步成熟,从青涩走向成熟。

抗战时期,王洛宾创作大量爱国歌曲,鼓舞士气。新中国成立后,他将乐曲题材扩大到描写人民生活。他将中国元素与西方技法合璧,成为电影音乐大师。然而首支创作《奴隶之爱》,仍是他音乐生涯的里程碑。

抗战爆发后,王洛宾组织学生演唱,激发抗敌热情。就在学生们动人歌声中,他感到肩头一沉,转头见一矮自己一头的女生。

这女生剪着短发,皮肤白皙,身材高挑。她害羞看着王洛宾,随后大方伸手自我介绍:“你好,我是杜明远,很喜欢你的音乐,你真的太棒了!”

从此,王洛宾创作了大量动人心弦的乐曲,其中不少出自对杜明远热烈而纯真的倾慕。音乐与爱情交织,王洛宾步入创作高峰。而这一切,都源自杜明远那句朴实无华的称赞。

那次义演后,王洛宾再遇杜明远,她穿白纱裙优雅芭蕾跳舞。灯光下她如同天仙,王洛宾看呆了,情不自禁为她弹琴伴奏。二人默契十足,演出成功。

从此,王洛宾音乐创作越发柔软浪漫。他对杜明远的爱意化作音符,直到创作出代表真爱的《曼丽》。这首歌是王洛宾对杜明远最真挚的告白,将两人的爱情公诸于世。

在亲朋好友祝福下,王洛宾与杜明远步入婚姻殿堂。爱情使王洛宾的音乐更富柔美韵味,杜明远是他的梦中情人,也是音乐创作的缪斯女神。

起伏跌宕 劳燕分飞

1944年5月,王洛宾被捕入狱的消息轰动一时,多情才子沦为阶下囚,令人震惊。

原来抗战时王洛宾就与党有过联系。他认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与党合作抗日是尽中国人的责任。但在国民党眼里,这只是狡辩。

审讯时,刺眼灯光照在王洛宾脸上,国民党严词逼问他的党籍,以及家人是否也在这个组织。王洛宾心如明镜,面不改色地回应道:“我所做的一切,仅出于对国家的热爱,绝无他意。”

尽管遭遇不公,王洛宾还是选择宽以待人,他相信正义必将战胜邪恶。在牢狱中,他不忘用音乐寄托对自由的向往,等待新生。

审讯时,王洛宾说自己已孑然一身,没有家人。国民党质问他的妻子杜明远。王洛宾苦笑道:“我们早已离婚,现在没有任何关系。”

原来结婚后不久,王洛宾被调往西北工作,杜明远不顾艰苦跟随而去。到了西北才知生活艰辛,杜明远选择和王洛宾分居。

西北的贫瘠与艰险终究超出了杜明远的想象。她渐渐无法忍受寂寞与困顿,最终选择离开。王洛宾尽管心痛,还是放手让她自由。

爱情最终没能战胜现实的艰难,二人从此形同陌路。王洛宾把对杜明远的思念化作音符,在曲中寄托对自由与理想的追求,哪怕这条路艰辛而孤单。

长期两地分居,杜明远时常抱怨生活寂寞,但王洛宾不以为意,坚信爱情可以克服一切。当获知将前往藏区拍摄时,王洛宾兴奋不已,顾不上妻子反对即启程。

到达藏区,王洛宾被这里纯朴的风土人情深深打动。碧蓝的天空与奔腾的骏马,都彰显出藏民对家园的热爱。尽管生活极为艰苦,藏民们仍然坚定地追求生命的意义。这种质朴的人生哲学,让王洛宾为之落泪。

然而,当王洛宾沉浸在拍摄工作中时,杜明远还在遥远的城市里等待与思念。空旷的高原无法取代她的陪伴,爱情终究抵挡不住时间与距离的消磨。

拍摄时,女主角卓玛骑马奔腾,阳光下她睫毛扑扇,高挺鼻梁,王洛宾仿佛再见缪斯女神。尽管只相处三天,卓玛给他无限灵感。炽烈情感在心中翻涌,他为卓玛写下《在那遥远的地方》。

这首曲子情真意切,描述了难以言说的深情。它超越了对姑娘的倾慕,更是王洛宾对爱的追求。然而,家中还有妻子在等待。拍摄结束后,王洛宾知道自己还有责任在身。

离开时,卓玛策马来送行,王洛宾不断回望,卓玛孤身骑马,目送他离去。这纯真美好的画面成为王洛宾心中一帧定格,也预示着他人生的又一段跌宕。

王洛宾逃离藏区,只想回家拥抱妻子,确认自己的心意。但当他匆忙打开家门,却看见妻子正与另一个男人拥抱。

妻子整理妆容,气定神闲地走到王洛宾面前,冷漠问道:“你回来了。”王洛宾一时语塞,无话可说。

只见妻子回头瞥了一眼屋内的男人,又看向王洛宾:“今晚,你住哪儿?”

王洛宾脑海里涌现出在遥远高原上的卓玛,还有离别时她凝望自己的目光。他忽然明白,爱情是需要两颗心灵相互陪伴的。妻子心里已无他的位置,而他的心也早已流连高原,追忆着另一个遥远的身影。

那晚无论王洛宾住哪里,都回不到从前的家。西北风沙如刀割,王洛宾却浑不觉痛。数日后,他再敲开家门,不是为回家,而是要离开家。

从此王洛宾将自己沉浸音乐中,没有找卓玛,也没有挽回妻子,只在抗日活动中奔波。期间认识了罗珊等女子,但被国民党捕后,罗珊与他撇清关系,让王洛宾对感情心灰意冷。

好在王洛宾才华有目共睹,经多方努力,被国民党释放。此后王洛宾又经历了什么呢?

花有重开日 人无再少年

王洛宾的生活总离不开爱情,他也是知名作曲家。不同于只谱写风花雪月的作曲家,爱情失意后的王洛宾,将创作的笔触与目光转向了人民群众。

后来他时常走进农村,寄居在农民家中,亲身感受他们的生活点滴与内心世界,因此王洛宾的音乐充满了农村气息,曲调更加丰富多彩。

他的乐曲里不仅描绘了农民丰收的欢乐,也振奋人心的高歌。为庆祝王震将军胜利进入新疆,他谱写了气势恢宏的《凯歌进新疆》。

晚年的王洛宾见证着新中国的诞生,他将创作的笔触指向了革命与建设。音乐成就丰富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

在新疆劳动时,王洛宾因一时疏忽再被劳改,但他并未气馁丧失斗志,依然将创作思路对准了劳动人民,创作出抒发劳动喜悦的《丰收》等作品。

浓浓的人文主义气息在王洛宾身上日益增强,他曾对爱情怀有的炽热追求,转化为对广大人民群众和生活的赤诚热爱。他常说,生活虽以痛吻我,我仍要以歌声拥抱生活。在这种乐观向上和执着浪漫的精神感染下,他很快改造成功获释。

重获自由的王洛宾迫不及待投入到民歌创作中,不久又排演了多部反映时代和抒发真情的歌剧。在新生的中国文艺界,他添加了一笔热血浪漫的亮丽色彩。

这期间,始终支持、鼓励、陪伴王洛宾的,是名叫黄玉兰的女子。她没有杜明远出众,也不似卓玛自由,只是传统的善良女性。她每日在家洒扫劳作,等待王洛宾归来。

尽管两人知识差距甚远,但黄玉兰无言的陪伴,治愈了王洛宾爱情创伤的心。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本以为可以相濡以沫,没想到几年后,黄玉兰便去世,王洛宾又因在西北与马步芳有联系被捕入狱。

这对王洛宾是沉重打击。此时他已步入中年,对未来和人生充满了晦暗想法。生活再次考验着这位浪漫乐观的音乐家。

即使重获自由后,王洛宾再无往日的意气风发,他静静退居幕后,持续创作但已无生活的激情,渐渐淡出人们视野。

直到1999年,他创作的《幸福的D弦》问世,人们再感受到王洛宾身上的多情柔软情怀。这首歌的灵感来自台湾女作家三毛。

三毛追逐自由来到新疆沙漠,她早有耳闻王洛宾,便前去拜访。一老一少在来回交流中,竟然萌生了暧昧不清的感情,王洛宾深埋的爱情之火,再次为这年轻女子燃烧起来。

但此时的王洛宾已垂垂老矣,而三毛还有旺盛生命力。南北生活差异也使两人矛盾日益明显。

王洛宾经思考,不愿耽误三毛前程,也不愿在世俗非议中与三毛相爱。二人纠结许久后,三毛黯然离去。虽有道德枷锁,但王洛宾已深爱三毛,在强烈思念中写就了《幸福的D弦》。

这无言的歌声瞬间感染听众,也打动了三毛。但王洛宾的拒绝使三毛寒心,一生求爱不得的女作家,在王洛宾最后拒绝后,永远离开人世。王洛宾悲痛欲绝,为这段爱情谱写了最后的绝唱《等待》。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此曲不仅是对未曾相爱之人的等待,亦是献给他一生求爱不得的哀叹。作为音乐家,王洛宾已达至高境界,然作为凡人,他的婚姻之路充满坎坷。

或谓艺术高不可攀,或云艺术为心声抒发,又或认为艺术需兼顾雅俗。王洛宾巧妙地融汇了此等元素,可谓真正的艺术大师。他那抒情动人的乐章与恬淡隽永的人生,至今传颂不衰,实在值得我们缅怀追思。

王公将个人情感昇华为悦耳乐曲,亦将目光投注普通人的命运轨迹。他以音乐温暖人心,以一生诠释了何为真正的艺术。愿吾人铭记他的音乐成就与浪漫情怀!

看完王洛宾的浪漫且多情的一生,屏幕前的你又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广告7

文章评论

共有0条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