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得卧龙凤雏为何不能一统天下?你看看庞统临死之前说了什么
三国时期雄才辈出,而人才中的人才就是卧龙凤雏二位了。那时候甚至有“卧龙凤雏的一人,可安天下。”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最后这两个人全让刘备得到了。
如果传言属实的话,刘备天下岂不是唾手可得。只是很可惜,蜀国最后还是湮没在历史的洪流中。刘备以这般惨淡的结局收场,难道是世人夸大了卧龙凤雏的实力不成。
其实不然,不管是凤雏庞统还是卧龙诸葛亮,他们都是三国中出类拔萃的人物,他们也都有安天下的实力。至于刘备为何不能一统天下,恐怕最清楚的是庞统了。
当飞冲而来的箭矢穿过庞统的胸膛,他说了一句话,道明刘备失败的真相。庞统究竟说了什么?
凤雏庞统,投靠刘备
和诸葛亮年少成名相比,庞统前期没什么名气。他能出现在刘备面前,主要归功于鲁肃的推荐。原本,庞统在汉献帝手下做事,但是总看不到出头之日。
赤壁大战之后,庞统前去投奔孙权。一开始,孙权对庞统还是很满意的。只是庞统为人高傲,他完全看不上周瑜。
这周瑜可是孙权最喜欢的人,庞统居然敢对其不敬,简直没有把领导放在眼里。于是,孙权把庞统给逐出朝廷,并且下令终生不再录用庞统。
丢了工作的庞统一时有点失魂落魄,他也是个有雄心的人,绝对不愿意无所事事。正当庞统为工作犯难时,鲁肃出现了。
一直以来,鲁肃都很欣赏庞统的才华,他也不愿意一个人才就此被埋没。鲁肃主动找上庞统,打算给对方指一条明路。
见到鲁肃,庞统的苦闷一下子有了发泄口,他倒尽心中的苦水,总算是放松了下来。鲁肃乘机对庞统说:“你为何不试着去找刘备呢?”
那会刘备任用贤才的名声也打开了,庞统当然也是有所耳闻。他说:“我知道刘备知人善任,只是蜀国实力太弱了,我感觉配不上我的能力。”
鲁肃轻轻笑了一声说:“非也,虽然现在蜀国国力偏弱,但是刘备手下个个实力出众,再加上他广纳人才,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的。”
经过鲁肃的一番劝说,庞统最终决定前去投靠刘备。只是作为一初来乍到的新人,庞统也在刘备手下也没有那么顺利。
一方面,庞统和诸葛亮是同类型的人才,诸葛亮是早早就跟着刘备的,刘备当然不会贸然启用庞统。再者,虽然庞统有凤雏的称号在外,但刘备毕竟没有亲眼见识过。
而且卧龙先生诸葛亮的名声和庞统不相上下,诸葛亮完全没必要退而求其次。最关键的一点,刘备对庞统的第一印象不好。
实话实说,庞统长得确实有点丑,还有点呆头呆脑。精明如刘备,在庞统身上犯了以貌取人的错误,直接把人派去一个偏远的地方当小县令去了。
庞统此人也是骄傲固执,怀里明明揣着诸葛亮给的推荐信。但是偏偏觉得掉价,迟迟不肯拿出来,以致于错过了第一次机会。
不过是金子总会发光,在刘备手下混了一段时日,他吸引到了刘备的目光,还人刘备对他彻底刮目相看。庞统是怎么做到的?
另辟蹊径,死前透露真相
按照普通人的逻辑,庞统到任后应该埋头苦干,早日让刘备注意到他是一个可用之才。偏偏庞统反其道而行之,不但不努力还极致摆烂。
到了刘备给他安排的县城,庞统什么事情都不干,整天是吃了睡吃了吃。时间一眼过去了三个月,公务已经堆积如山,就连刘备都听到了庞统渎职的消息。
为此,刘备特地派了张飞前去监督。张飞一到,看到的是正在喝酒作乐的庞统,瞬间气不打一处来。张飞冲上前去,质问庞统为什么不好好工作。
没想到庞统只是轻描淡写笑了一下,半点没有把堆积了上百天的公务放在眼里。既然张飞来了,庞统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庞统放下酒壶,说自己马上就能大公务处理好。张飞哈哈大笑,说庞统不自量力,只是接下来发生的一切让张飞傻了眼。庞统马上开堂,处理公务。
不消半日工夫,庞统的积压的事务全处理完毕,而且处处有着落,没有半点差错。张飞对庞统佩服的五体投地,回去后把所见所闻全部报告给了刘备。
刘备得知庞统如此厉害,亲自出马去接庞统,并且许诺今后一定会重用庞统。短短时间内,庞统就在蜀国有了一席之地。
在此期间,庞统做出不小的成就。比如著名赤壁之战,就是庞统出马向曹操献连环计,才促使诸葛亮火烧赤壁大计的成功。
要是庞统能够活的长久,他的功绩绝对不会比诸葛亮低。只可惜,在蜀国和刘璋的争霸中,庞统搭上了性命,年仅三十六岁。
益州地势重要,想要拿下汉中,首先必须实现对益州的绝对控制。也就是说,刘备要把益州在主人刘璋赶走。为此,庞统给了刘备三条计策。
庞统上计是暗中派出精兵,日夜兼程,直接攻打成都;中计为放出消息说荆州有急事,派兵回去救援,以此迷惑对方;下计就是刘备回白帝城,日后在慢慢进取益州。
思量再三,刘备最终采用了保险的中计。公区益州进展还算顺利,岔子是出现在退兵的时候。刘备认为,他们一同行军目标太大,所以决定兵分两路。
为了庞统的安全,刘备自己走大路,把相对安全的小道让给了庞统,甚至连自己的宝马“的卢”给庞统骑,这让庞统感激不已。
不过刘备的恩赐却成了庞统的坟墓,走着走着,庞统突然问手下:“这是什么地方?”手下回答:“这里见落凤坡?”
一时之间,庞统被强烈的不安包围。他的号叫凤雏,这个地名听起来就非常不祥。没一会,庞统就察觉到一丝危险的动静,那果然是刘璋的埋伏。
加上庞统骑的是刘备的马,刘璋更是下了死手,庞统意识到大事不妙,立即掉转马头,大声喊:“中计了,快撤退!”但是显然已没用了,庞统已经中箭了。
将死之际,庞统说了一句话,点明了刘备不能一统天下的结局。庞统的原话是:“ 吾今日生死,乃天地也。 ”
当初蜀国形式一片大好,自然不会多想。但是当司马懿一统天下是,一些就开始深思了。庞统把自己的死归咎于上天注定,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卧龙先生纵观大局,看破不说破
身死魂消的那一刻,庞统应该是怨恨刘备的。刘备是一个实实在在欣赏贤者的人,不过他自身能力不足,其实根本不能和曹操那种具有雄才大略的统治者相提并论。
看穿了刘备的先天不足,庞统笃定刘备兴复汉室到头来定是一场美梦。就算他卧龙凤雏兼得,也不能改写结局。
只是生者都被眼前的繁华迷惑了,不能洞察庞统死前留下来的暗示。如果说有谁能够读懂庞统的遗言,那个人就是诸葛亮了。
不过诸葛亮感念刘备的知遇之恩,即使心下明了,还是会誓死效忠刘备的。从刘备执意为关羽复仇,葬送了蜀国的七十万大军,诸葛亮就知道,庞统从来没有错。
诸葛亮站在最高处,他依旧是羽扇纶巾,但已是今时不同往昔。他想起了当年的刘备,多么的意气风发,胸怀大志,可如今已经深埋在地下。
刘备逝世,继位的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草包,人称扶不上墙的阿斗。那会蜀国已是呈现出颓靡之势,诸葛亮也不复当日年轻。
从答应刘备出山的那一天起,诸葛亮就准备和蜀国共存亡。就算刘备没有一统天下的魄力,诸葛亮也不会改变决心。
甚至就连完全看不到希望的刘禅继位,诸葛亮也誓死效忠蜀国。身体每况愈下,诸葛亮知道北伐不能再拖下去了。
修养声息两年,诸葛亮总算是有把蜀国的实力恢复的七七八八。第一次北伐,那是诸葛亮最接近成功的一次。可是关键时刻,马谡出了错。导致诸葛亮满盘皆输。
或许从那一刻诸葛亮就接受了天命不可违的事实,刘备不能兴复汉室是早就注定的,就算身边有卧龙凤雏又能如何呢?
可是自始至终,诸葛亮都把刘备的大志放在第一位。即使他知道必败的下场,还是坚持不懈的北伐。尽管心知肚明,还是不愿道破刘备无能的特性。
直到第五次北伐,诸葛亮身死五丈原,才一语道破天机。接连败兵,最后时刻诸葛亮放下了入主中原的执念,想尽力保住现有的蜀国。
甚至为了自己死后蜀国能够安定,诸葛亮设计处理了魏延和杨仪两员大将。然后诸葛亮留下了和当初庞统相似的遗言:“悠悠苍天,何薄于我。”
诸葛亮看似在质问苍天,实际在怨恨。他和刘备一样有一统天下的大志,只是跟错了对象,所以注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回归最初的话题,刘备等卧龙凤雏却大志难成。综合庞统和诸葛亮的表现,他们都有为万世开太平的本事,主要原因出现在刘备本人身上。所以说,如果自己能力不济,得卧龙凤雏又如何。
相关文章
- 古人的智慧令人折服 - 古代深夜为啥要打更 - 安静地睡觉不好吗
- 刘伯温临终前告诉儿子:刘家9代之后必出奇才,百年后果真应验了
- 大国崩塌!70年的财富瞬间被洗劫一空! - 深度好文
- 别被电视剧骗了,民国军阀的姨太太过的可不好啊!
- 溥仪亲妹妹,活到2004年,临终前说了句溥仪一辈子都不敢说的话
- 董卓死后,王允、吕布执掌朝廷,形势大好,为何一个月就败了?
- 老农拿着85年前红军打下的400大洋欠条,找到当地政府,结局如何
- 张学良晚年坦言:杀杨宇霆前我从不迷信,但杀他后我不得不信
- 消失无踪的9大镇国之宝,价值无法估量,有3件都可能在秦始皇陵中
- 1958年山东公安逮捕一女医生,随即被押往上海枪决了,她犯了何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