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兵马俑是“活人”烧制?陕西一兵马俑裂开后,真相浮出水面
文|斯文Talk
编辑|斯文Talk
前言
不知道大家看过秦始皇陵中的兵马俑没, 那些人兵马俑每个都是独一无二的。
这也不禁让人想起了 古时候的殉葬仪式——人殉 ,据出土的文物记载,商朝的“人殉”数量是最多的。
民间消息称,秦始皇为了在地府也有强大的兵力, 所以秦始皇陵中的兵马俑是由真人烧制而成的。
但也有说,当时的工匠用的不是真人,这个消息似假非假、似真非真。
一直到陕西的一尊兵马俑裂开之后, 这个疑问才得到了解答。
那么,事实究竟是什么呢?因为兵马俑长的不一样就认为是活人烧制,是具体以真实性的吗?
兵马俑的出世
兵马俑的出现,对于我们的国家来讲,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样的“古董”是研究人员或者是考古学家发现而出世的。
但事实却完全相反, 兵马俑的出现其实和勤劳的农民脱不开关系。
据网上的消息称,在1974年的春天, 西安经历了连续的干旱 。
为了生存也为了将来的好生活, 这些农民想要在西安临潼地区附近挖上一口水井。
但没挖出来水,反而挖到了一些硬东西,早些时候的西安也有过一些砖窑。
所以,他们完全没有怀疑, 只以为是这个地方之前是一座砖窑。
随后挖出来的陶俑、地面、弩机等一系列的文物,让他们大惊失色。
以为是挖到了之前大人物的墓穴,村子里认为这是很不吉利的东西,会给人带来灾难。
还是一位刚好回到家乡探亲的记者, 拦住了村民想要将这些东西重新埋下去的工作 。
据传这个记者,就这些被挖出来的东西,写了几千字的文章。
这段时间刚好国家发现了几处的文物遗址,正是对这些消息敏感的时候, 这篇文章的出世才会引起国家的可注意。
秦始皇陵兵马俑的一号坑位就这样出现在大家的视线中,在这个地方大约有六千个武士形象的兵马俑。
这些兵马俑占据的面积是非常大的, 但它吸引人的地方还不仅仅只是面积和数量之多 。
而在于这些兵马俑手里拿着的弩,看起来非常的真实。
经过专业人员的研究,发现这些弩箭的威力是非常巨大的。
射程非常广泛,三百米完全不是问题,而且箭头的形状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三角形。
甚至还有人表示,箭头的形状有点像是我们这个时代才有的“子弹”。
这也说明了,我们那迷人的老祖宗秦始皇,在当时的强大。
看着这些兵马俑,我们似乎也能看到秦始皇当时一扫六合的状态。
在这个势头下,我们还找到了秦始皇兵马桶的。
根据文物显示,秦始皇兵马俑总共是有四个坑道的,但最后一个坑道至今没有找到踪影。
因此,还有人怀疑第四个坑道的兵马俑 可能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
根据去观看过兵马俑的网友表示,这些兵马俑是非常高的,基本上在1.75—1.85之间。
虽然说,到了2024年新一辈的小孩,也有很多在这个身高区间 。
但在兵马俑刚刚出土的时候,我们国家的人鲜少有这么高的。
当然,这也意味着在秦始皇时期, 男子的身高算是很高的 。
很多人在最开始的震惊过后,就想到了一个很惊悚的事情。
那就是古代流传下来的“人殉”制度, 虽然这个制度已经被废了很长的时间 。
但秦始皇时期,并没有废除, 而每个兵马俑面貌不同,似乎也印象了网友这个猜测 。
那么真相究竟是什么呢?
兵马桶真相
兵马俑能够留存至今是因为它是陶瓷制造而成的,而非黏土。
关于瓷器,我国有很大的发言权, 毕竟我国被外界成为“瓷国”不是没有理由的 。
很多出土的文物,也证实了这件事。
甚至部分拟人像的文物,在出土时还被认为是“诈尸”了。
这也能证明我国瓷器的发展史,是一部多么完善而且厉害的。
而兵马俑之所以被很多人认为是活人烧制, 是因为人们在近距离观看兵马俑的时候 。
发现这些数量非常多,而且每个兵马俑的衣服、面貌,甚至于手指粗细都是不同的。
这也就意味着,仅仅用人工是很难完成对这些兵马俑的烧制的。
最重要的是,这些兵马俑的身体特征和表情和真人的相似度非常高。
在当时能做出这种程度上瓷器的工匠,也不是遍地都是的。
从这些方面来讲,很多人认为兵马俑是活人烧制的传闻, 也不是特别离谱了 。
但这并不是事实,陕西的一座俑坑中, 一位考古专家发现了一座裂开的兵马俑 。
之后,他马上对这个兵马俑做出了研究。
这个研究也彻底否定了民间对于真人烧制的说法。
原因无他,这个兵马俑内部没有土,甚至没有任何填充物。
裂开的兵马俑内部是空的,为了摒除民间的说法, 专家还特意,勘察了兵马俑内部的痕迹 。
发现兵马俑内部没有 活人存在的痕迹 ,也就意味着兵马俑不是活人烧制而成的。
这样的发现一出,人们对于工匠的厉害程度有了新的认知。
毕竟能让大家都认为内部存有活人, 也说明了他手艺高超。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人们对于研究文物的热情高涨。
越来越多的专家对兵马俑进行了勘察,这也发现了兵马俑的制作, 是采用陶冶烧制的工艺 。
而陶冶烧制是非常困难的,首先需要工匠们用陶模做出初始的胚胎。
然后在表面覆盖一层细微的泥, 而这层泥就是表情、人物面貌、上色彩最关键的地方。
兵马俑的真相已经出来了,新的疑问又来了。
古代的“人殉”制度究竟是什么呢? 为什么大家在看到兵马俑的时候, 会觉得是真人烧制而成的呢?
残忍的“人殉”制度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一句话 “中国文化上下五千年” ,而这句话也说明了我们中国的文化是非常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
像古时流传到今天的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
又或者是 “死后必须入土为安” ,都是中国文化魅力的瑰宝之一。
但这些讲究,在古代的人训制度方面显得不值一提。
中国有很多皇帝,而这些皇帝讲究让活人给自己陪葬,这样的陪葬方法被称之为人殉制度。
陪葬的人可能是嫔妃官员侍从, 甚至还有普通的百姓和工匠。
在这些陪葬制度中,活人陪葬是最残忍的,因为他让正值青春年华的年轻人, 直接因此断送性命。
从出土的文物和一些古籍上记载,商、周、秦国、三国、明朝、清朝,都是生殉制度最流行的朝代。
其中,以商朝最厉害,因为商朝人认为,人死后的世界和生前的世界是相同的, 如果在生前一直由人侍奉着,那么死后也一定要有人侍奉。
为了让自己在死后可以过的好一点,他们会把生前用过的器皿或者习惯用的物件都带到坟墓中。
在这些习惯用的物件中, 奴隶和伺候的人更是不可缺少 。
但这还不是最残忍的,据野史记载,部分的王公贵族认为自己死去的祖先需要有更换奴仆的权利。
同时也为了彰显自己的孝心, 在祭祀的时候还会杀掉大量的奴隶来祭奠先祖 。
在这些情况下可想而知,当时因殉葬死去的人数有多少?
根据不完全统计,在殷商后期的100多年时光中, 光是作为祭品而死去的奴隶,就有14000人之多。
更别说古代皇帝死去时殉葬的人数了。
最重要的是,这些人在被祭祀的时候,甚至可能还是 鲜活的 。
《山海经注》这本书中,就记录了相关的资料,在魏国时期,有人不知道出于什么目的,挖了周王的陵墓, 他在陵墓中找到了当时殉葬的一位女子。
这位女子保持着生前的样貌,没有丝毫死去的痕迹。
起初那人也没有上心,但过了几天之后,那人发现这位女子活过来了。
过了几个月之后,这位女子甚至可以开口说话, 就像正常人一样 。
后来见到这位女子的人,都不觉得和她交流有任何问题。
因其特殊的身份, 这位女子被郭太后收为侍女一起生活了十年左右 。
之后,郭太后去世,这位女子也跟着一起走了。
这也就意味着,很有可能陵墓中如果有充足的氧气和食物供养, 可能会让陪葬的人在里面多活一段时间。
从某种意义上,这也是非常残忍的事情。
到了春秋后期这种殉葬制度变得越来越少了,更多的,则是用陶俑来代替活人陪葬,但不知为何,到了秦朝又开始兴起了殉葬。
根据《史记•秦本纪》记载,秦武公、秦穆公、秦景公等人用活人陪葬的数量是很多的,而且陪葬的人员名单中, 甚至含有三位忠臣 。
在这样的大社会背景下, 秦始皇用兵马俑来代替“人殉”制度, 。
这也彰显了这位皇帝的气势,他不屑于用还祭祀来满足自己对生活的高质量, 这样做才是对老百姓更好的行为。
结语
秦始皇在我们这些后人的口中,有好的也有坏的。
他统一六国建立强大的秦朝,这是好事。
为后世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非常有利的行动。
但他焚书坑儒等行为,则受到了人们的批评。
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这件事是后世评论所争执的点。
从这一点上也能证明秦始皇的一生, 有多么的波澜壮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