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又摸到了时代的脉搏 - 徐云太敏锐 - 成功的踩准了一波
徐云的文旅大片,太有质感了,连歌手黄安都来追云了。
这人也挺搞笑,明明宣布,同时喜欢刘委员与徐云,配的却是徐云抱着安妮的图。
偏爱得有恃无恐,黄哥,咱以后注意点行不?人家刘委员也很优秀。
说一千道一万,徐云的视频最好看;
走一路讲一路,丰富的人文有深度。
徐云储备厚,功课足,在户外旅行者中独树一帜。
别人只能妒忌,无法模仿,你说气人不?
徐云来到了临汾,在汾河边露营。
他听从了网友的建议,喝上了热乎乎的豆浆。
看到徐云捧着玻璃杯,屏幕前的我,不由地露出了姨母笑。
煮饺子时,配乐是欢快调皮的口哨,很希望这样的岁月静好,多一点再多一点。
山西之行一个月来,徐云每天探寻着叹为观止的名胜古迹,真乃人生快事也。
徐云的心情,一如这几只汾河上的飞鸟: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地上悠闲的徐云,天上翱翔的野鹤,好一幅闲云野鹤图嘿。
徐云到临汾的第一站,洪洞县大槐树寻根祭祖园。
徐云先打预防针:
这儿没有风景可看,是为了来感受一段明代大移民的历史。
明朝初年,官方主导的大移民,广泛而深远地影响了,南北方的人口结构。
山西移民去向,是河北河南山东。
因为老百姓被强迫移民,为了防止逃跑,用绳子绑着手串在一起。
百姓上wc得打报告:长官,我要解手,所以现在很多地方,上wc仍叫解手。
娜姐是山东人,这边确实叫解手,看来俺老家也可能在山西。
徐云展示了,一千个迁出姓氏的祖先神位。
还有那么多稀有的姓氏,闻所未闻。
徐云解释起智氏,安氏的由来,对相关历史的熟稔程度,很让人吃惊。
这绝不是临时抱抱佛脚,就能做到的,必然是之前早有积淀。
看来徐云当年为了写穿越小说,翻了不少历史书,看了不少纪录片。
徐云的记忆力太惊人了,他说的那个智氏被人联合剿灭。
我也在《中国通史》里看到过,却模模糊糊的,根本不记得了。
记得前面有一期,徐云在应县木塔邂逅一位粉丝。
人家是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做研究的,可见徐云掌握的历史文物知识,是很专业的。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即使大槐树没有风景可看,这趟也来得超值。
我们追随徐云,一起获得了一次精神上洗礼。
只有不忘来时路,我们才能走得更远。
跟着徐云沾光,流光溢彩的琉璃塔,也是头回得见。
宝塔已承受了500年的风雨,依然屹立不倒,璀璨夺目。
古人巧夺天工的建筑艺术,又一次让人幸福得眩晕。
展示宝塔的细节时,徐云这次独辟蹊径,用了美声的和声当背景音乐。
我懂徐云的意思:
任何语言,任何音乐,都无法表达我的敬畏之情。
在如此绚烂的历史瑰宝面前,唯有叩头,合掌,跪拜,流泪。
这一期,仍旧是徐云的高光时刻。
一气呵成的明代移民历史,广胜寺的介绍,真的是让人大开眼界。
徐云,作为你的粉丝,我都觉得自己的身价跟着提高了。
徐云的骑行山西,绝不仅仅是为了探奇。
他是从骨子里,真心热爱着三晋大地的人文历史。
徐云说:
1961年,广胜寺和应县木塔,在国家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名单之内。
这个时间节点非常重要,广胜寺和应县木塔,才因此被完整的保存下来。
原来如此,1961年,十年浩劫还没开始。
怪不得应县木塔能够保存下来,木塔破坏起来多简单,就是一把火的事啊。
我还以为,是革 命小将手下留情了,或者良心未泯呢。
而比小西天还震撼的大西天,就是在文 革期间被破了四旧。
上一期徐云提到此处时,明显的很心痛。
这次徐云的山西之行,可谓功德圆满。
在很多网友心里,播下了一颗种子,多一个人来呵护中华宝藏,是多好的事情啊。
有网友赞叹:
徐云此次骑行进入山西,俨然成为了山西文化宣传大使。
从杀虎口走西口的过往,到古长城内外历史的变迁。
从雁门关英雄飞将的传奇,到小西天佛门悬塑的绝唱。
徐云一路走来,如数家珍,款款道来,他丰厚的文化底蕴,溢于言表的家国情怀,令无数云粉动容!
徐云看到了这条,谦虚回复:
水平一般,大家凑合看,不必给我戴高帽。
呼吁山西文旅部门,抓住徐云旅行山西带来的这波流量,大力推广一下山西的文旅。
真心觉得,山西官 方的反应,真是太慢太慢了,慢得让人有点生气。
不管山西能不能珍惜这次机会,反正徐云,是牢牢地踩准了又一波流量。
那就是文旅融合的旅游。
社会转型时期,人们已经从对物质的追求上,转向了对精神的追求。
摒弃了对物质的无度追逐,转而研读历史,探寻古迹,修练内心。
有网友说:
徐云给我的感觉总是,清澈中带点忧郁。
这位网友真的很懂他,徐云就是那个被老天所选中的人。
小时候家境不好,长相普通,自卑社恐,成名以后一直被黑子围攻。
老天安排的这些磨难,都是为了让徐云变得,深刻又敏锐,深情有品味。
洪洞县之行结束,吃着山西风味的简单晚餐。
徐云仍然意犹未尽,还沉醉在视觉与心灵的双重冲击中。
徐云错过的,广胜寺水神庙元代壁画,娜姐去网上搜了一些图,简直太惊艳了。
山西的名胜古迹太多,咱也不遗憾,期待徐云的下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