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梁思成三次拜访的小城,值得所有人去一趟
2个月前,河北文旅和新东方联合搞了一次东方甄选河北行活动。
6天,4座城市,25个景点以文旅+电商的直播形式,让这块京畿之地狠狠了露了一回脸。
11月18日,东方甄选首播正定。
正定?你们可能不太熟悉,倘若换成“常山”,你就有些眉目了。
常山赵子龙?正定赵子龙!
我提及过许多曾经很繁荣,但如今很没落的地方,如河北邯郸的大名府,安徽淮南的寿县。
其实正定也一样,从1600多年建城以来,历代都是郡、州、路、府治所,甚至早些年当过鲜虞国的都城。
命运转折发生在清末。
一条本该修到正定的“正太”铁路,却因为经费问题南移至一河之隔的石家庄。
当时的石家庄只是正定府下辖的村庄,后来嘛,村子成了省会,正定反成了省会的县城。
石家庄电视塔
彼时的气运捉摸不定,铁路南移让正定失去了腾飞的机会,但也阴差阳错让满城的宝贝得以幸存。
“三山不见,九桥不流,九楼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坊”。
要知道这座 “古建艺术宝库” ,早在90年前就让梁思成来了三次,而关于正定的故事要从一座寺庙和四座宝塔开始讲起。
“何以京外第一名刹?”
我去过许多地方的所谓著名古寺,但没有一座比得上隆兴寺给我的震撼。
寺庙前身是后燕皇帝慕容熙的皇家园林,隋开皇六年(586年)园林内建起了寺庙,当时叫龙藏寺。
“隆兴寺”这个名字是康熙皇帝取的。
如今在天王殿大门上,还横嵌着“敕建隆兴寺”的匾额,这是康熙的亲笔。
顺便说一下,隆兴寺没有山门,这天王殿是寺里的第一座建筑。
至于为啥没有山门,因为 “寺大山门远,山门在河南” ,这里面有尉迟敬德的“包工头事故”。
寺前的双龙照壁
北宋时有过一次大面积的扩建,如今在南北中轴线及其两侧,有大小不一的十余座殿宇错落分布,其中又有 “六绝” 的说法。
建于公元1052年的摩尼殿是寺内第一绝。
北宋留下的古建,站在跟前观感十分震撼,斗拱出檐都显着皇家寺庙的局气。
重檐歇山顶上用绿色琉璃瓦覆盖,四面的抱厦结构,连梁思成也只是在宋画里见过。
抱厦:原建筑之前或之后接建出来的小房子
摩尼殿内有尊“另类”的观音大士,此为第二绝。
她一改往日正襟危坐的庄严形象,反倒双手抱膝,翘起二郎腿来。
“问菩萨为何倒坐,叹众生不肯回头”。
她披着纱巾,胸前挂着项饰,露臂赤足,说不出的潇洒闲逸,又因为她坐南朝北,又叫“倒坐观音”。
鲁迅先生把她奉为“东方美神”。
如果你去过北京鲁迅故居,在先生的书案上还立放一张菩萨的照片。
北京鲁迅故居
出了摩尼殿,经过牌坊路过戒坛, 便到了藏有第三绝的转轮藏阁。
古代藏经书有两种方式,一是“壁藏”,二就是罕见的“转轮藏”了,你可以把它理解为一座旋转书架。
它外观像个八角形亭子,中间有个木轴,据说推着它旋转可以代替诵经。
国内的转轮藏大多建于明清时期,而隆兴寺这座则是宋代遗存,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转轮藏。
转轮藏阁旁边是慈氏阁。
阁内有尊北宋的弥勒菩萨,虽然不属于六绝之中,但作为国内最古老的独木佛像,也是相当之珍贵了。
出了慈氏阁,院子里有康熙,乾隆爷孙俩的御碑亭。
你看完了先别急着走,因为更宝贝的 第四绝“龙藏寺碑” 就在旁边。
半圆形的碑额,浮雕有六龙相交,隋开皇六年(586)立,全名叫“恒州刺史鄂国公为国劝造龙藏寺碑”。
黄色屋顶为御碑亭
“恒州刺史鄂国公为国劝造龙藏寺碑”
隋代只有短短37年,但对于楷书而言,则是一发展关键时期,“上承六代,下启三唐”。
而龙藏寺碑则有着“隋碑第一,楷书之首”的江湖地位。
后来的初唐书法四大家虞世南、欧阳询、薛稷、褚遂良都汲取过它的营养。
看了龙藏寺碑,沿中轴线继续走一会儿。
便能看到一座五重檐三层楼阁式的建筑,这便是大悲阁了。
华北有四宝“沧州狮子定州塔,正定菩萨赵州桥”。
其中正定的菩萨,也是隆兴寺第五绝 ,就藏在这座大悲阁之内,这也是“大佛寺”一名的由来。
前面五位选手或为孤例,或为唯一或最大最高最古老。
总之要想在隆兴寺诸多宝物中杀出一条路,登顶“六绝”,必然有招必杀技。
而这第六绝—铜铸毗卢佛的必杀技 ,则在颜值上出奇制胜,称为“中国古代第一精美”。
每层都有四尊毗卢佛,加上莲座花瓣上刻有的小佛,共有1072尊佛像,这工程量相当惊人!
铜佛是明代28年不上朝的万历皇帝—朱翊钧给他的生母御制的。
以前供奉在正定八大寺之一的 崇因寺 ,1959年因寺院太过残破,为便于保护这才搬到隆兴寺内。
“花青砖木,是为四塔”
如果你站在正定的城墙上极目远眺。
便会看见四座形态各异的塔,它们从隋唐时期便在这一方城池内静静的矗立。
广惠寺华塔
这是一座“显眼包”,无他,只因颜值够高。
你要是第一次来正定从他身旁路过,准得停下来行行注目礼。
始建于唐,不过现应是金代的遗存,也是妥妥的海内孤例。
这座八角砖砌楼阁式华塔,通体塑有力士、海兽、狮、象、与菩萨,个个生动传神。
八脊青瓦作塔檐,再冠以八角攒尖形塔刹,远远望去就像一朵花束,所以有了 “花塔” 这个恰如其分的名字。
临济寺澄灵塔
这是一座瘦高瘦高的八角九层密檐砖塔,琉璃的檐角十分精致,当地人称之为 “青塔” 。
在说塔之前,先唠唠临济寺,虽然没啥现存建筑了,但是它地位还是相当之高。
佛教有八宗“性,相,台,贤,禅,净,律,密” 。
其中“禅宗”又分为五个宗派,“沩仰﹑临济﹑曹洞﹑云门﹑法眼”。
正定临济寺便是临济一派的发祥地。
后期传入日本,故又是日本临济宗的祖庭 (动画片“一休哥”就是日本临济宗僧人) ,每年都有日本的僧人来正定朝拜祖庭。
正定临济寺
日本临济宗 建仁寺
唐懿宗咸通八年(867年),开山祖师义玄大师圆寂,其弟子建塔藏其衣钵,皇帝赐名澄灵塔。
佛塔是僧人的墓冢
开元寺须弥塔
说实话,猛的一看还以为谁把西安大小雁塔给搬来了。
它始建于唐贞观十年(636年),是一座砖石结构的九级密檐方塔,当地叫 “砖塔” 。
其实比大雁塔还早个几十年
虽经过历代多次修缮,但这唐代特有的“大巧若拙”风格,一眼便能看出来。
第一层塔身下部,各面两端雕有一尊力士。
马步稳扎,表情卖力,甚至啤酒肚都出来了,真就是神形俱备,相当的有趣。
除了这座砖塔,开元寺里还有两件宝贝。
一是中国现存唯一的唐代钟楼,二是中国最大的赑屃。
科普一下,中国现存的唐代木构只有三座半,外加一小屋檐。
完整的三座都在山西省半座就是这里的钟楼 (上层被清代改建,下层为晚唐遗存) ,那一小屋檐则是敦煌莫高窟第196窟的窟檐。
梁思成首次发现的唐代建筑,山西佛光寺大殿
开元寺钟楼
至于赑屃(bi xi),又叫霸下,善负重,传说是龙的第六个儿子,古人经常用来作为碑座。
而开元寺的这只赑屃,为后唐的遗存。
它长8.4米,高2.6米,重达107吨,这离谱的体量又是妥妥的国内之最了。
天宁寺凌霄塔
当地叫它 “木塔” ,但实际是砖木混合。
下面四层为砖塔,上面五层才为木塔,可能下面是砖塔的缘故,整体来十分敦实。
它始建于唐,现存为宋,金时建筑。
它最大的特色在于,第4层以上有一根直通塔顶的木柱,像这样稳定塔身结构,国内几百座古塔中唯它一例。
梁思成拍的凌霄塔照片
在这一方小小的县城里,有太多值得费一番笔墨的东西。
比如正定的府,县两座文庙。
其中县文庙的大成殿为唐末五代遗物,算起来比山东曲阜“总部”的大成殿五六百年,为中国现存最早的大成殿。
正定的城墙创建于东晋十六国时期,宋元明时期各有不同程度的修缮。
新修的南门流光溢彩,栽植的树也挂了灯,三五成群的人群聚在城墙根下,热闹非凡。
梵宫塔影之间,我突然想起梁思成在《正定调查纪略》里的一句话。
“今春四月正定之游,虽在兵荒马乱之中,时间匆匆,但收获却意外的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