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百多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国际

国际

吗-去中国化-你还认为欧洲在-看了这些

banth 2024-01-14 国际540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分享,希望带给您不一样的观感!新人攒粉中,感谢您的支持!去,中国化,的本意是一些深受中华文化影响的国家。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分享,希望带给您不一样的观感!新人攒粉中,感谢您的支持!

国化”的本意是一些深受中华文化影响的国家和地区,想要提高自己本国的文化地位而削弱中华文化在本国的影响的一种行为。例如,韩国把首都汉城改名为首尔就是典型一例。

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去中国化”的范围越来越广,已经延伸到经济、科技等领域了。又延伸出来另外一个词:与中国脱钩。

如果要说“与中国脱钩”的口号喊得最响的,除了美国就是欧洲了。但欧洲真的“去中国化”了吗?

一直以来,欧洲都是被美国捏着脖子过日子。美国唱什么,欧洲就要跟着哼什么,虽然欧洲也组建了欧盟,但依然被美国拿捏得牢牢的,有些时候还要给美国背锅。

在对中国的态度上,欧洲还是保持着和美国的一致性,虽然有时候不情愿跟着美国干,但还是要在啦啦队的位置上继续干下去。所以美国现在要与中国“脱钩”,自然要拉上欧洲一起了,欧洲各国也只能跟着美国嚷嚷。

但是,嘴上说着“与中国脱钩”的欧洲,真的与中国“脱钩”了吗?

一方面,澳大利亚算是前车之鉴了。在迎合美国方面,有时候澳大利亚甚至走在了欧洲前面,但自从澳大利亚跟随美国在贸易方面和中国割裂后,有两个结果是澳大利亚没有想到的。其一,澳大利亚没有自身想的那么强大,离开了中国,真的不行,不光煤炭、铁矿石卖不出去了,其他产品也滞销了。绕了一圈,还是要修复与中国的关系,兜兜转转,不仅没有与中国“脱钩”,经济上反而更依赖中国了。

澳大利亚滞留中国沿海的运煤船

其二,美国不讲武德,在澳大利亚与中国贸易的空档期,立即与中国开展贸易,迅速抢占了澳大利亚退出之后留下的市场空白,这让澳大利亚有苦说不出。

可以说,如果欧洲真的和它们口中叫嚷的那样与中国“脱钩”,恐怕就是下一个澳大利亚了。与中国割裂带来的经济损失欧洲能不能承受的住还要打一个问号,指望美国来救济欧洲,等第二次“马歇尔计划”?更是不可能了,不在背后捅刀子已经算是考虑之前的交情了。

马歇尔计划

另一方面,现在的欧洲其实并不团结,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算盘。虽然政治上,欧洲还是和美国穿一条裤子,但在经济上,欧洲必须做到合作者多样化。美国的经济状况并不好,根据以往的历史经验,当自己经济出现问题的时候,美国会对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收割,“肥美”的欧洲自然是美国的首选。如果听了美国的话,和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割裂,就相当于自断臂膀,完全依附于美国了,欧洲真的会这么傻吗?恐怕大多数欧洲国家都是不同意的。

为了让欧洲与中国“脱钩”,美国还指使欧洲寻找替代中国的市场与商品供应地,但可以替代中国的地方在哪儿呢?东南亚还是印度?指望东南亚和印度那一切都理想,也是很久后的事情。况且印度去年骂欧洲宰欧洲可比中国狠多了,抛弃中国后找个更狠的来替代?工业酒精喝多了才干得出这事来。

耐克东南亚代工厂

要知道,现在的中国生产了超过90%的笔记本电脑、小家电、按摩椅,生产了超过88%的手机、86%的微波炉、78%的空调、71%的彩电和62%的冰箱......

欧盟诞生时,欧洲经济世界占比33%,几十年后的今天,只剩下17.8%的份额,跌去约十五个百分点,骄傲的老大欧洲,正在日薄西山。于是去年欧洲慢慢变了天,意大利、瑞典、芬兰等国实用主义上台,都表示要把本国利益而非其他政治追求放到第一位。既然本国利益第一,你觉得它们还要“去中国化”吗?

我们再看看欧洲主要各国的情况。

德国

我们先看看德国企业这两年在中国做了什么。

1、德国蔡司集团在中国首次建立大型工厂。

2、宝马mini电动车生产线整体搬迁至中国。

3、德国大众宣布168亿在华投资项目。

4、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在湛江投资100亿欧元新建新戊二醇装置。

5、奥迪一汽合作的182亿元新能源项目落户长春。

宝马mini电动车生产线整体搬迁至中国

所以说德国很聪明,它把半个国家的产业都搬到了中国。为什么德国要这么做?因为德国最大的海外市场在中国,在生产线上利用了中国的全业态产业链降低成本的同时,周边都是现成的消费市场。德国车企大众集团2021年全球销量888.2万辆,仅中国就有330万辆,中国消费市场为其贡献了接近40%的销量,奔驰是35%,宝马是28%。

而中国以近3000亿欧元的贸易额,连续第七年成为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看了这些,你觉得德国与中国“脱钩”了吗?

法国

中国已经是法国亚洲最大的贸易合作伙伴。过去的一年内,法国对中国的投资增长了35.4%,而中国的进口额同比增加了31.6%。法国财长更是表示法国离不开中国市场,还对中国汽车大加赞赏,希望中国汽车可以在法国生产。

法国财长

此外,法国还想和中国共同制定化妆品标准,因为中国现在是法国化妆品的最大出口国。

为什么法国会这么做?肯定是为了自身利益了。以汽车为例,新能源趋势不可阻挡,而欧洲已被中美远远抛开。美国是不能指望了,如果能搭上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便车,法国还有可能保留原来法系车一部分的蛋糕。不像日韩完全受制于美国,法国是一个独立性很强的国家。所以,法国才会站在自己的立场,根据自己的利益制定对华政策。

所以,虽然口号喊得响,法国真的敢和中国“脱钩”吗?

英国

如果说欧洲哪个国家最想和中国“脱钩”,非英国莫属了。作为美国最忠实的跟班,英国对华态度始终与美国保持高度一致。但就是这么一个国家,它能真的与中国“脱钩”吗?别的不多说,我们直接看数据。

根据英国商业和贸易部的数据,去年中英货物和服务贸易总额为1110亿英镑(约合1.13万亿元人民币),与2021年相比增长了18.3%。

英国与中国脱钩,贸易额越脱越高了?

意大利

意大利是唯一与中国签订一带一路协议的G7成员国。为什么意大利会顶住美国以及欧盟的指责,参加一带一路呢?原因自然是看重了一带一路带给它的好处。以今年的数据为例,今年前五个月意大利对华出口同比激增了58%。

意大利和法国的半导体企业也打算在中国投资32亿美元办厂,作为七国集团的一员,意大利并没有遵从美国对华半导体技术封锁的遏制政策。

客观来说,意大利从地理位置上实际是死胡同。对一带一路作用有限,而且意大利是G7中经济比较差的国家了,在欧盟地位越来越低。很有可能要和英国一样脱欧。如果再脱中,那就是自掘坟墓。所以,意大利不可能做到“去中国化”。

这几个欧洲主要的国家尚且如此,更不用说其他国家了?如果不是被美国拉着非要嚷嚷与中国“脱钩”,恐怕这些国家是不会提出这个观点的,更不会有这个想法的。

所以说,欧洲和中国“脱钩”、“去中国化”也只是一个口号而已,如果背后的美国施加的压力大了,那么就嚷嚷几声,不耽误继续与中国的合作。真要他们完全脱离中国,代价不是它们能够承受的。

写在最后

近日,德国媒体发表一篇文章,指出了欧盟的死结。在文章中,作者直言不讳地指出,中国具有不可替代性,没人能与中国”脱钩”,而且,如果想要实现经济发展,必须要加强与中国的交流,“真正的风险是不加入中国”。

可以说,德媒的文章就像一盆冷水让欧洲认清了现实。欧洲必须明白,“去中国化”真正损失的是自己,如果真要与中国“脱钩”,欧洲怕是会将自己的路彻底封死,到时候就将后悔莫及了。

喜欢这篇文章的话,别忘了关注和点赞哦!更多精彩内容与您共享。

广告7

文章评论

共有0条评论来说两句吧...